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获取贵阳市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通过多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对比分析,研究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城市化空间模式和过程、驱动力及驱动机制和模拟预测,以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各景观格局指标变化呈现差异,主要有增-增-减型(景观分离度和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减-增-减型(分维度指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和增-减-增型(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3种趋势。  (2)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主要有持续增加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在整个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心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除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外,各郊区城镇建设亦得到较大发展。城区与郊区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存在差异。  (3)贵阳市城市化过程明显,表现为面状城市化、线状城市化和点状城市化。在空间模式上,贵阳市呈组团式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上,部分次级中心区城市化速度高于中心区城市化速度。地形、交通、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着贵阳市城市化空间模式和过程。  (4)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主要驱动力,且驱动因子综合得分在逐渐增加。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出驱动贵阳市各类型变化公共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变化、科技水平提高。  (5)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出未来15年建设用地面积一直增加,林地和水域面积一直减少,耕地和草地均为先增后减。耕地与林地间相互转移较为频繁,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为耕地。
其他文献
学生们都知道中考中的压轴试题难做,它难在综合运用了初中数学中的代数、几何知识,逐步解决相关问题,若一步一步地仔细分析试题,它确是应用初中所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依靠学生
综合了城市内涵韵味和外在特征的城市形象传播随着新媒体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新媒体获得的用户数据赋予城市形象传播意义,能促进生产出关于城市形象的信息源;将这些信息在
期刊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进行土地动态监测,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地理环境特征监测的空间尺度的适宜性对遥感提出了多分辨率的需求,同时,不同的全球变
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土地退化类型之一,探究其逆转恢复过程与机制对于认知和指导沙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机碳是土壤肥力和生态恢复效应评价的关键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状态,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作为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度,是当前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的需要.
广东是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省份,该省自2008年起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8月30日,在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场会上,《广东全面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