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Turbo码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C.Berrou等人首先提出了Turbo码(或称并行级联卷积码PCCC),它的编码部分由两个或多个卷积码并行级联而成,译码部分则采用一种软输入软输出的反馈迭代结构。由于Turbo码在接近Shannon极限的低信噪比条件下仍然能够获得较低的误码率,所以在近几年已成为编码理论界的热门课题。在此基础上,1994年P.Ryndiah用线性分组码作为Turbo码的子码,构造出分组Turbo码(Block Turbo Code,简称BTC)。分组Turbo码引入了乘积码的概念,很好地应用了随机性编译码条件和迭代译码的思想,不仅在信噪比较低的高噪声环境下性能优越,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衰落、抗干扰能力,在信道条件较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Turbo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信道编码的基础理论和几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接着,阐述了PCCC码的编译码原理和主要的迭代译码算法,并对LOG—MAP算法和SOVA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然后,详细介绍了分组Turbo码(或称Turbo乘积码)的编译码原理,提出了它的两种迭代译码方法——Chase迭代译码算法和梯度迭代译码算法,并分别对采用这两种译码方法的TPC编译码系统进行了编程实现和性能分析。最后,对PCCC、TPC和卷积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卷积Turbo码上,对分组Turbo码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和广泛,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分组Turbo码在无线信道中的优良性能必将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关键词:信道编码予叮加码分组于叮bo码迭代译码算法
其他文献
电压调节模块(VRM)是专门为计算机CPU供电的直流-直流模块电源,是现在电力电子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未来CPU的供电要求是所需总功率增加,但电压越来越低(<1V),电流越来越高(>100A),动态速度越来越快,输出电压纹波也在降低,这一切为开关电源的设计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48V输入的VRM是能满足未来这一需求的一个必然选择。 本文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分析VRM的特点,回顾过去V
明清之际,诸多明代遗民,隐迹山林,寄情于翰墨,成就了不少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书画家。随着清王朝的政治巩固与社会逐渐安定,有的遗民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步入仕途。当
随着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用电需求日益增长,近几年电气火灾发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电气火灾防范刻不容缓。而线路中的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半数的
覆冰、低气压(高海拔)和污秽等多因素共存的复杂环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复杂环境中绝缘子闪络特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人工气候室模拟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海拔3500 m以上地区覆冰和污秽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及闪络电压的校正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覆冰合成绝缘子的闪络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盘式无铁心永磁同步电机为无铁心轴向磁场(AFPM)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效率很高、结构简单紧凑,大幅度减低电机质量,低速下运行平稳等技术优势。电机转子采用Halbach阵列永磁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的一些其它非线性负荷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谐波注入到了电网中。大量谐波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社会各行各业正常运行。因此对电力系统谐波进行研究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研究电力系统谐波源产生的谐波是研究电力系统谐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谐波源在电力系统中广为存在,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最。本文较为详细的讨论了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等一些谐波源,对其产生谐波的机理作了一定
直流输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高度可控性,这对改善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是有益的。受端为弱交流系统的HVDC/AC系统较容易产生运行上的问题,微小的扰动或系统参数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换流母线电压的大幅度振荡并且系统从故障中恢复较困难。实际运行中的弱系统一般是在逆变侧装设同步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无功补偿装置,但这会影响直流输电的经济性,而且补偿装置在暂态条件下的调节性能尚不能令人满意。 本文利用了直流输电的
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研究了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首先从发电收益、发电成本、系统网损改善效益和系统备用容量成本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是同步发电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力系统的扩大和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大型同步
公共艺术是基于社会精神活动下的行为,其最终目的并不在于产生固化的物质形态,而是通过“激活空间”的观念来催生公共空间中的文化生长性,由此投射出当代生命意义与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