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需匹配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分析与优化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在城市中为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全面、便利的绿色公共空间(SDG11.7)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十四五”时期对城市规划精细化转型的更深刻复杂变化要求的背景下,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社区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最基本的单元。随着市民的生活喜好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社区建设,运营和治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近年来,随着“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受到关注,对城市空间构建提出了创新思路。因此,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视角改善城市规划构建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城市多源空间数据集,包含20万条筛选分类后的上海市2018年高德POI(Point of Interests,感兴趣点)数据、OSM(Open Street Map)步行路网数据和Land Scan人口分布数据,融合地理空间分析模型和统计模型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过程如下:通过服务区分析法计算分类基础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利用熵值法赋权后对分类服务范围结果进行线性加权后计算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础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便利度;通过标准差椭圆法分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础服务设施方向分布;通过核密度分析和线性加权法计算15分钟社区生活圈混合多样性,并结合人口数据通过比值法计算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础服务设施人口配套性。根据所得结果,归纳总结现存不足后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所得现存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分类基础服务设施来看,上海市整体生活服务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的空间构建还有待优化。(2)从综合评价角度,市中心区的基础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便利度较高,而近郊区与远郊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便利度较低;市中心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础服务设施多样性与人口分布较为一致;而市区外围区域(主要包含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松江区和浦东新区)则产生基础服务设施构建过饱和现象;而其他区域(主要包含青浦区、金山区和奉贤区)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其基础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上海科技园区一类的特殊综合区内基础服务设施人口配套性也有明显不足。基于以上不足,从供给优化视角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对于生活服务设施和购物服务设施,可通过发展社区商业模式促进新型生活服务设施和购物服务设施的发展。(2)对于不同区划不同类别的基础服务设施优化,重点关注城市边缘、城乡结合区域的基础服务设施构建,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服务范围的全覆盖,适当减少市中心区域的基础服务设施数量。(3)对于医疗服务设施,通过设施职能转换、合并重构等方式改善社区医疗服务设施。从需求匹配视角提出如下优化策略:(1)对于市中心区,通过功能融合区域构建或打破原本社区边界,融合相邻社区,补充构建社区步行道路网络的方式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需求匹配。(2)对于其他区域,优化分级基础服务设施体系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基础服务设施人口配套性。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为例展开研究,基于供需匹配归纳现存不足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试图探索可复制型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模型,使之可推广至长三角城市群,为进一步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当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得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成为现实。同时,网络舆情传播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关注,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为政府和企业的舆情监控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把控思路及手段,值得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深入研究。现阶段,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可观测的具体网络结
交通网络就像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在城市的进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越来越密集,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血管堵塞”问题也逐渐浮现,影响着城市的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交通数据的研究可以揭示交通流动的内在规律,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整个城市的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与发展以及人们的出行规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非常有效的数据支持,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
在唐诗学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中,杜甫占据着重要地位。杜诗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众体兼善,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中外之间的密切交往,杜诗被翻译成英文并在英语世界中受到了格外关注,当今影响较大的当属宇文所安和许渊冲英译杜诗。本文拟通过对宇文所安《杜甫诗》和许渊冲《许渊冲英译杜诗选》进行对读,从译者与译本两方面寻求二人在翻译理论、翻译策略、语言选择、诗歌韵律处理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多
生态系统洪涝调节服务是减缓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生态系统洪涝调节服务及其供需关系不仅受制于土地利用变化,而且还可能随洪水重现期的变化而改变。然而,目前对生态系统洪涝调节服务的相关研究仅基于单一重现期,缺乏综合评估不同重现期下生态系统洪涝调节服务及其供需关系的方法,更缺少对非工程性措施(如土地利用方式)和工程性措施(如水库建设)在不同重现期下影响生态系统洪涝调节服务的系统
普契尼(Puccini Giacomo,1858-1924年),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选自他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之一,正是这一部作品奠定了普契尼本人在歌剧界的地位,也正因为这一部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使得他赢得了响亮的名声。在演唱分析的过程其实我遇到了很多的难题,首先是这一首作品本身曲子里的音乐符号
时延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参数估计方法,在室内定位、目标监测、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密集多径环境下的时延估计技术由于受到信号相关性及算法网格的限制从而成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传统的时延估计方法如以特征值分解为理论基础的子空间类方法虽提高了时延估计的性能,但此类方法在密集多径环境下容易受到分辨率的限制而不能满足高精度的估计需求。基于稀疏迭代的参数估计方法为密集多径环境下的时延估计提
在全球化和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性是理解旅游目的地变迁的重要视角。在人文地理学对地方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中,往往强调经济和物质力量的作用,却忽视了语言在地方建构中的作用。而语言景观,作为语言的物质载体,既具有景观的表征属性,也具有语言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人们赋予地方情感和个性的中介载体,是研究地方性形成的有力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语言景观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国外对语言景观研究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国内对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钢琴家、指挥家、古典音乐作曲家。他的音乐除了具有悲剧色彩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歌颂幸福、赞颂祖国大好河山,刻画出一些安静而祥和的画面。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优美,他的旋律写作结合了俄罗斯民歌风格,其作品运用了丰富的和声语汇和复调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是拉赫玛尼诺夫所擅长的,他曾先后创作过83首浪漫曲。其中1896年创作的《春潮》,是《十四首浪漫
热带气旋(即台风或飓风)因其发生频次高、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和灾害链长等特性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以来,对于热带气旋及其特性的研究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中对于气旋轨迹的研究更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传统的热带气旋轨迹预测方法主要分为动力学方法(又称数值预测模型)和统计模型。尽管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预测效果。但是也有一定弊端,其中动力学方法依赖强大的计算能力
架上绘画从15世纪发展至今,随着近代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兴起,使得架上绘画的地位不断遭受挑战,绘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所衍生出对视觉探索和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照相术的发明虽从功能性上取代了写实绘画的一部分功能却并没有取代绘画本身,深思其原因,绘画性的试炼一定是其生命力源泉,其中艺术家审美的独特性和对客观事物的重新解构通过油画材料极致的运用是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在意的部分。19世纪至2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