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化与翻译密切相关,翻译是语言和文化间转换的桥梁,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成功的翻译既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又要精通两种文化。1990年,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提出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指出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于是翻译由单纯的语言间的转换转向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体系的不同和文化形态的差异,译者常要借助于两大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来实现成功的翻译。因此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引起了广泛的论争和探讨,并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归化代表人物奈达提倡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译文要通俗易懂,接近读者;异化代表人物韦努蒂提倡翻译要尽量保留原著的异国情调。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Red Sorghum为研究文本,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韦努蒂的异化理论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在译文中的运用,是基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及译本广受关注。《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第一部代表作,葛浩文的英译本Red Sorghum在英语国家赢得高度评价。优秀的翻译离不开适当的翻译策略。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因此,本研究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来分析归化和异化在Red Sorghum中的应用。本研究包括引言和结论等六个部分。引言是对整篇论文的介绍,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重要性和论文的框架。第一章是文献综述,概述了语言、文化和翻译的概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关于归化和异化的研究;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葛浩文的Red Sorghum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首先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定义、起源、优缺点和两者的关系,之后引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韦努蒂的异化理论,其分别是归化和异化的理论渊源,然后介绍本研究的方法。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以Red Sorghum为文本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葛浩文的Red Sorghum,然后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详细分析归化和异化在译文中的运用。第四章总结发现和不足,给出建议,得出启示。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归化和异化都是做好翻译的有效策略。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必要时把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平衡。本研究对进一步探讨Red Sorghum和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丰富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学习,对英译本Red Sorghum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