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双胎妊娠率逐年上升,然而目前临床孕期检查中对双胎宫内生长发育的评估主要依赖于单胎的生长发育曲线标准。本研究旨在通过双胎随访队列和孕期超声监测数据纵向研究,尝试构建双胎宫内各项生物学参数轨迹图、分析出生结局,并探究母亲围孕期行为暴露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围孕期环境-行为暴露数据在源于正在开展的上海(国妇婴)围孕期行为暴露双胎出生队列,队列于2018年11月15日开始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每周一、周三和周五进行双胎队列入组招募,期间所有第一次到双胎专科门诊就诊的双胎孕妇纳入队列。采用随访式调查问卷对双胎孕妇进行围孕期信息收集,收集内容主要包括:母亲围孕期睡眠、饮食和运动情况以及父母亲基本信息、围孕期健康情况和其他环境行为暴露情况。超声监测纵向数据来源于该医院信息科,为保证拟合宫内生长曲线的平滑度与精确度,模拟宫内生长曲线时纳入同一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所有具备完整孕期超声监测数据且完成分娩的双胎妊娠。纵向超声数据包括孕14~37周的各项生物学参数即估计胎儿体重、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和肱骨长;出生结局包括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孕周、性别、Apgar评分、出生体重、出生身长。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纳入队列的样本特征,采用配对卡方检验、配对t检验或关联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三组间的比较。采用GAMLSS模型拟合胎儿各项生物学参数的生长曲线,采用线性混合模型检验不同绒毛膜性和受孕方式组间胎儿生长轨迹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进行双胎出生结局和母亲围孕期行为暴露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双胎队列共纳入截止2020年1月20在上海(国妇婴)进行产前检查的281名双胎孕妇。宫内生长曲线拟合的双胎妊娠样本共纳入1118例,其中188对自然受孕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SC-MCDA)双胎、263对自然受孕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SC-DCDA)双胎、667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ARTDCDA)双胎。组间生长轨迹比较结果显示,SC-DCDA双胎胎儿的各项生物学参数均高于SC-MCDA双胎,且两者估计胎儿体重、双顶径、头围、股骨长和肱骨长的生长速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妊娠15周、21-22周、25周和33周均发现了两者各项生物学参数的周特异性差异(p<0.05)。ART-DCDA与SC-DCDA双胎胎儿在估计胎儿体重、腹围、股骨长、肱骨长的生长曲线和估计胎儿体重、股骨长的生长速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早期睡眠质量差可显著减少新生儿的出生体重(β=-155.20g,95%CI:28.53~281.87)、增加早产(RR:1.237,95%CI:1.007~1.519)和低出生体重(RR:1.310,95%CI:1.036~1.658)的发生风险,孕早期出现睡眠呼吸障碍可显著减少新生儿分娩时的孕周(β=-0.96周,95%CI:0.24~1.68);母亲怀孕之前3个月增加主食类的摄入频率和围孕期增加有馅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均可降低双胎生长不一致的发生风险(主食:孕前:RR:0.915,95%CI:0.844~0.992;有馅:孕前:RR:0.699,95%CI:0.515~0.949,孕早期:RR:0.765,95%CI:0.610~0.960),怀孕之前3个月增加粗杂粮薯类摄入的频率可推迟分娩的孕周(β=0.14周,95%CI:0.06~0.23)和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RR:0.939,95%CI:0.900~0.981),怀孕之前3个月增加蛋奶的摄入频率可推迟分娩的孕周(β=0.12周,95%CI:0.06~0.18)和增加出生体重(β=21.16g,95%CI:4.54~37.78),孕早期增加蛋奶和豆制品的摄入频率均可显著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蛋奶:β=16.89g,95%CI:1.90~31.88;豆制品:β=35.70g,95%CI:0.21~71.19)和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蛋奶:RR:0.957,95%CI:0.927~0.987;豆制品:RR:0.913,95%CI:0.841~0.992),孕早期增加甜食类摄入的频率可显著增加新生儿的分娩孕周(β=0.18周,95%CI:0.05~0.30)、出生体重(β=39.49g,95%CI:7.10~71.89)和出生身长(β=0.31cm,95%CI:0.11~0.51),孕早期增加加工/油炸类食物摄入的频率可显著增加新生儿的出生身长(β=0.16cm,95%CI:0.01~0.31),怀孕之前3个月增补叶酸亦可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重(β=118.08g,95%CI:15.81~220.35)和推迟分娩的孕周(β=0.49周,95%CI:0.10~0.88),孕妇孕早期增补叶酸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早产的发生风险(RR:0.768,95%CI:0.608~0.971);孕妇孕早期增加身体活动可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重(β=7.56g,95%CI:0.50~14.63)、降低早产(RR:0.978,95%CI:0.962~0.994)和低出生体重(RR:0.979,95%CI:0.961~0.997)的发生风险。研究结论本研究探索建立了中国SC-MCDA、SC-DCDA和ART-DCDA双胎胎儿宫内各项生物学参数的生长曲线,并重点围绕睡眠、运动、饮食行为阐述了围孕期行为暴露对双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提示母亲孕早期睡眠质量差与双胎出生体重的减少以及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关,孕早期出现睡眠呼吸障碍与双胎分娩孕周的减小有关,围孕期粗杂粮薯类、蛋奶、甜食类摄入和叶酸增补均与双胎分娩孕周的大小呈正相关,围孕期粗杂粮薯类摄入的增加和孕早期增补叶酸与早产发生风险的降低有关,围孕期蛋奶、豆制品、甜食类摄入和叶酸增补均与出生体重的大小呈正相关,围孕期主食类和有馅类食物摄入的增加与双胎生长不一致发生风险的降低有关,孕早期蛋奶和豆制品摄入的增加与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的降低有关,孕早期甜食类和加工/油炸类摄入与双胎出生身长的大小呈正相关,孕早期身体活动的增加与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的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