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585个中国初中、高中和大学青少年为被试,试图从发展的角度研究青少年的依恋、自尊及其二者的关系。具体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其一,考察青少年具体的依恋关系(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在整个青春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二,考察青少年总体自尊以及自尊两个维度(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在整个青春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三,考察具体的依恋关系对初中、高中和大学青少年的自我能力和自我喜爱的具体影响。 该论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主要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青少年依恋的研究概况、自尊的本质和发展、依恋和自尊关系的及其研究概况等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归纳和整理。 第二部分为调查研究。首先,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设想和计划。然后,分别以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为样本对青少年的具体依恋关系、自尊(包括总体自尊和自尊的两个维度)以及依恋和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从发展的角度对不同样本的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试图揭示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关于青少年依恋:1)青少年的依恋系统不断地分化并且分化方式有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分化早;2)整个青春期,女生在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上的得分都比男生高,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强的卷入到人际关系中;3)青少年的同伴依恋在青春期保持相对稳定,而青少年的父母依恋质量在整个中学阶段下降,在大学阶段又有所回升;4)中学阶段,父母依恋质量下降模式同时受父母性别和青少年性别的共同影响——对同性别父母的依恋呈直线缓慢下降,对异性别父母的依恋呈曲线下降;5)无论性别和发展阶段,青少年的母亲依恋都高于父亲依恋。 2、关于青少年自尊:1)无论性别和发展阶段,中国青少年的自我喜爱水平高于自我能力水平;2)自尊的两个维度中,自我喜爱在整个青春期保持稳定,而自我能力则发生阶段性变化——高中阶段自我能力最低而大学和初中阶段无差异;3)Rosenberg总体自尊在整个青春期保持相对稳定,但若以自尊两个维度之和作为总体自尊指标,总体自尊在整个青春期有变化,高中青少年得分最低。 3、关于具体依恋关系对自尊的影响:1)青春期早期,父母和同伴对青少年的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男生而言,父亲对自我喜爱的影响最大,而同伴对自我能力的影响最大;对女生而言,母亲对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的影响都最大;2)青春期中期,父母对青少年的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同伴对青少年的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有显著影响;3)青春期晚期,父母和同伴对青少年的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男生而言,母亲对自我喜爱的影响最大,而父亲对自我能力的影响最大;对女生而言,父母对自我喜爱和自我能力的影响都最大。 论文的第三部分为研究的讨论、总结和反思。本章首先对该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疏理、总结和解释,然后指出了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法。
其他文献
<正>2012年11月22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颁布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对中国语言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引进与介绍、借鉴与运用、批评与反思
文章对现代汉语多项定语非常规排序的语言现象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从语义、结构两个层面确定了多项定语的常规排序标准;指出多项定语的排序虽有规律可循,但并非刻板固定的,而
巴金《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历来有褒有贬,如果把她放到中国女性人格特别是"五四"以后新知识女性人格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放到她所在的特殊家庭氛围中,放到她所处的特定时代社会
“王朔现象”是当今文化语境中的必然产物,王朔小说是社会转型期的变数异调。目前针对“王朔现象”和王朔小说的批判和争论不少,本文着重从文体和语言两个角度对王朔小说的特点
组织公民行为(OCB)是一种有利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由一系列非正式的合作行为构成。随着竞争加剧,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越来越为组织管理者重视。近年来的西方,组
轮胎是农用运输车的主要运行部件之一。轮胎的合理使用不仅能降低农用运输车的使用成本,提高车辆的使用和经济效益,更涉及行车安全。当前,很多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不了解轮胎的基
<正> 关于什么是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共性和不变性的问题,语言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但是,他们一致赞同这种观点,语言的许多方面确实发生了变化。而且,各种语言的发展史又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