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的疗效比较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的灌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99例接受TURBT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定期膀胱灌注治疗,灌注药物分别为吉西他滨和吡柔比星。按照使用灌注药物分为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随访2年,记录两组的一年内肿瘤复发率、两年内肿瘤复发率和灌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膀胱炎、膀胱刺激症、耻骨上不适和胃肠道反应),使用统计学分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99例NMIBC的患者,其中吉西他滨组有49例,吡柔比星组有50例。随访两年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58岁,中位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39岁。65例为Ta期,34例为T1期,65例为低级别,34例为高级别,肿瘤直径<3cm为77例,≥3cm为22例,肿瘤单发为79例,多发为20例。两组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和肿瘤数目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吉西他滨组一年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4.1%(2/49),两年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6.1%(3/49);吡柔比星组一年内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0%(10/50),两年内复发14例,复发率为28%(3/49);两组间复发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kaplan-meier复发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6.877,p=0.009)。吉西他滨组灌注后出现血尿患者占14.3%(7/49),出现膀胱刺激征患者占18.4%(9/49),出现膀胱炎患者占6.1%(3/49),出现耻骨上患者不适占6.1%(3/49),出现胃肠道反应占4.1%(2/49);吡柔比星组灌注后出现血尿患者占22.0%(11/50),出现膀胱刺激征患者占36.0%(18/50),出现膀胱炎患者占20.0%(10/50),出现耻骨上患者不适占20.0%(10/50),出现胃肠道反应占20.0%(10/50)。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好转,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血尿,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膀胱刺激征、膀胱炎、耻骨上不适和胃肠道反应,两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MIBC术后,使用吉西他滨与使用吡柔比星相比,在预防复发方面,吉西他滨组的效果更好;对于灌注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吉西他滨组表现更好,可以认为吉西他滨安全性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间歇性缺氧大鼠损伤模型,模拟OSAHS患者睡时周期性“缺氧-复氧”模式,进行认知功能与行为学相关试验,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留取海马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和氧化应激指标测定,检测Sesn2和其他相关通路、因子的表达水平,以探究Sesn2在间歇性缺氧大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以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1、利用普通SD大鼠进行间歇性缺氧环境培养,具体实验条件依
目的:本研究通过视觉模拟测量方法(VAS Visual analog scale)调查不同人群对微笑时上颌牙列中线偏斜和上下颌牙列中线共同偏斜的美学评价及其差异,探讨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正畸医生临床中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客观的审美参考依据,帮助正畸医师掌握患者的心理审美预期,制定符合微笑美学的治疗方案,达到正畸医师和患者共同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正畸科正畸治疗结束患者
目的:评估并比较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建立的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诊断性能。方法:连续性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有明确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病例828例,记录病灶最大径线切面图像并存储为DICOM格式。以2018年8月31日为节点,设置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的病例为训练集(n=526)用于建立模型,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病例作为外部验证集(n=302)用于测试模型性
目的:比较临床影像特征模型、MRI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诊断模型术前预测脑膜瘤质地的效能,探讨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脑膜瘤质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脑膜瘤患者完整资料。根据外科医师术中评估将其分为质软组(n=60)与质韧组(n=140)。根据肿瘤的分级、MRI表现及外科医师术中所见将其分为侵袭性组(n=96)与非侵袭
目的:分析影响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因素,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12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
目的:应用ACR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回顾性评估观察者之间判读乳腺肿块的超声描述词和分类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乳房肿块患者138例,共检出152个肿块,术前行超声检查,均获得术后病理结果。使用SIEMENS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乳腺检查模式,记录背景腺体类型及病灶的位置、形态、方位、内部回
第一部分 MRI影像组学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经诊断性治疗、临床随访及病理确诊的95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和60例正常垂体的完整资料。将受试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09例)、验证组(4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垂体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对T1WI、T2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增加第12p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分析可能影响第12p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181例远端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80例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n=80);另101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第12p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n=101),分别比较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数据,根据患者住院时留存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对新霉素损伤后耳蜗基底膜组织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感音神经性聋寻求创新型治疗靶点。方法:建立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新霉素损伤模型,在该模型组中过表达FST基因,将三组基底膜组织培养后通过RT-PCR检测FST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上调FST基因对内耳毛细胞的影响,统计内耳毛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ELISA检测TNF-α、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