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班固和范晔思想管窥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吏和酷吏在我国历史上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官吏类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以不同的行政理念为专制王朝服务。循吏奉行德治,以推行教化为主,但也把政平讼理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酷吏以法律为工具,打击豪族贵戚,但往往为达目的而不惜曲意枉法,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相比之下,循吏治政更为长久。司马迁、班固、范晔三人都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也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循吏列传”“酷吏列传”的分析和比较,把握司马迁、班固和范晔三史家社会政治思想上的一些特点,并兼及与其社会政治思想密切相关的学术思想体系及写作宗旨。引言部分介绍了循吏和酷吏的研究现状,司马迁、班固和范晔的专著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分类和总结;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目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来说明以上的问题。第一部分写循吏和酷吏。从总体上介绍循吏和酷吏的特点。第二部分根据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中的“循”“酷”列传的研究来比较司马迁、班固、范晔三人笔下的“循”“酷”吏的区别。他们三人都对循吏持肯定态度,对酷吏都持否定的态度。但是如果具体地分析,三人笔下的循吏、酷吏都体现出各自时代特色。第三部分写“循”“酷”列传所反映出来的三史家的政治思想。三位史学家通过对循吏、酷吏的褒贬之说,表达了各自的政治思想。三人都主张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提出治国要任用贤能之人。特别是司马迁还主张顺民之俗,颂扬无为之治。第四部分写司马迁、班固、范晔的思想体系及“循”“酷”列传的义例。由于所处时代、家族渊源不同,个人品性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学术思想体系的不同。这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著述宗旨。三史家的学术思想体系及著述宗旨在“循”“酷”列传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并通过“循”“酷”列传的义例这一角度论证著述宗旨对“循”“酷”列传的影响。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第一,对循吏和酷吏的执政特点,对社会政治造成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第二,认清司马迁、班固、范晔三人的社会政治思想、分析学术体系和写作宗旨与“循”“酷”吏列传之间的关系。第三,指出“循”“酷”吏列传的研究对现在社会吏治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强记学习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传统教学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基础上,能熟练地分析语法和句子结构,而听说能力
在工程哲学视域中,工程设计是工程活动的初始阶段,工程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工程认识过程中表现的思维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对工程活动意义目的及其可行的周边环境和技术工
近年来,期刊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无论是《新青年》、《小说月报》、《现代》等轰动一时的大型文化和文学期刊,还是《女子世界》、《新诗潮》、《人间世》、《前线
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墓葬、塔基及城址遗迹中出土有大量的晚唐至宋初时代陶瓷器,其按窑口划分主要属于邢、定及耀州窑产品。对这些器物运用考古学方法进行研究,不仅能进一步展现上
2016年夏天,为落实省委陈敏尔书记考察观山湖区时有关“发掘好建文帝的历史传说,讲好明朝故事”的指示精神,受观山湖区区委宣传部的委托,一个由《贵阳文史》杂志社组成的专家
中国的法律传统讲究的是“伦理纲常”,所谓“亲亲”,所谓“尊尊”,所谓“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表现在刑事法律中就是父子相隐,夫妻相隐的“亲亲相隐”制度。从西周到清末乃至民
家庭是青少年接触和识别性别差异的重要场所,更是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所谓家庭性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背景下对孩子进行的有关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的教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革命开始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经过痛苦的反思、比较,最终丢
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经历从散户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到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机构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06年底,机构投资者入市规模已占A股流通市值的30%左右,占沪深300成份股
以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关系作为对象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解决了许多疑问和困惑。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逐渐临近,社会保障收支矛盾突出、资金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