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菌混合培养产漆酶及其机制和脱色效果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比纯培养更快、更有效。混合培养虽然得到许多肯定,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应用于实践,但对于混合培养体系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的研究甚少,以至于目前对于混合菌株对的筛选和组合还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白腐菌是产漆酶的主要菌株,而漆酶在造纸、食品、纺织工业等方面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室筛选到高产漆酶菌株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Lz-8。将其种子培养基和实验室筛选到的其他11株产漆酶菌株和纤维素酶菌株进行混合发酵产酶。结果显示,第七天时Lz-8和层孔菌W1混合所产漆酶是Lz-8单独所产漆酶的1.6倍左右。对两种菌的接种比例和接种时间的研究表明:接种比例为1:1时,漆酶在第九天平均可达到最高值40.96IU/ml,分别是Lz-8和Wl单独培养产漆酶的3.35和4.84倍。而在W1提前一天接种时效果最好,第九天漆酶酶活分别是Lz-8和W1单独培养的3.64和4.87倍。而通过平板共同培养发现:两菌在平板上能够很好的共生。且在交接处有明显的分界线并有色素产生。对混合培养所产的漆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pH为2.5左右,在pH5.0-9.0的范围内,24小时后酶活仍然能达到初始的85%左右。最适温度在55℃,在50℃和60℃条件下保温,稳定后酶活分别达到初始的53%和36%左右,70℃和80℃条件下,则只有初始的2%-4%。Lz-8和W1于5 L发酵罐中进行混合培养产酶,结果显示仍然可以达到较高的酶活,说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的潜力。 对Lz-8和W1单独培养不同天数所产酶液,分别采用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发现直接混合的酶液并没有酶活提高的现象,说明混合培养酶活的提高并不是由于两种酶液存在正协同作用。在培养生长的前期内,分别将Lz-8和W1单独培养不同天数的发酵液按照1:1混合后继续混合培养,结果显示:第3天或第4天混合的发酵液,分别在混合的第2天酶活就有很大的提升,这表明刺激酶活提高的物质可能产生于第3天或第4天的发酵液中。对Lz-8和W1单独培养第4天的发酵液进行过滤以除去菌体影响,分别加到对方第四天的含有菌体的发酵液中继续培养。结果加入了W1过滤发酵液的Lz-8培养基,在第5天时的酶活是第4天时酶活的一倍多,而W1的培养基产酶情况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是W1发酵液中产生了某种或某类物质,刺激了Lz-8的产酶。而分别对混合培养,Lz-8和W1的粗酶液进行活性染色,发现三种粗酶液显色条带有明显的不同。 将混合培养所产的漆酶粗酶液在0.58IU/ml的用量下对RBBR、溴酚蓝、孔雀绿、罗丹明B、结晶紫和甲基橙进行脱色实验,其中以RBBR和溴酚蓝脱色效率最高,1小时内脱色率就达到90%左右。对处理这两种染料的温度、转速和染料浓度进行的实验表明:混合培养产生的粗酶液对这些因素并不敏感,在20-70℃,0-180rpm,染料浓度200-600 mg/l的条件下,RBBR和溴酚蓝的脱色率在100 min内均分别达到96%和92%以上。而对处理前后的染料进行可见光扫描显示,处理后染料的特征吸收完全消失。
其他文献
  LTE 800M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以及特殊场景的实际需求,使得在800M频段建设LTE FDD网络成为可能.TAL规划是LTE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针对LTE 800M进行精细的TAL规划.介绍了
墙体起到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的作用,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墙体生产过程浪费大量的能源并污染环境,然而预制组合墙体等新型墙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预制组合墙体是
城市场景是4G网络部署的重点区域,仅使用宏基站组网无法满足4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室内深度覆盖及网络高容量高速率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场景覆盖问题,提出城市场
针对现有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BP神经网络算法存在的局部极小点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了PSO-BP算法,并对其惯性权重进行了改进,解决了PSO-BP算法精度低、易发散的问题.仿真实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介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间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是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的合理组合,既可充分地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又能弥补彼此的弱点,因而此种结构优于其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对于建筑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高强材料诸如高强混凝土应运而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抗
无网格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数值分析工具,其中的无网格伽辽金(EFG)法就是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无网格方法之一。与有限元法相比,它回避了网格畸变带来的困难,在解决裂纹扩展
随着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加筋土技术已经应用于挡土墙、堤坝、护坡、水利、环境等工程领域。根据现阶段对加筋土填料的研究,表明只有砂性土才能充分发挥筋材与土界面之间的摩阻
结构的地震损伤可以通过结构物理参数的变化来估计,这样就可以借助于结构物理参数识别方法来识别结构的地震损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需要识别出结构损伤后的物理参数,然后计
  敏感数据信息一旦被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防泄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即是如何能快速、准确地从大量数据信息识别敏感内容。本文首先基于敏感文本库,训练已知分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