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凋落物与牦牛粪的分解是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两大方式,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物质流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在自然界中,牦牛粪常常覆盖于凋落物上,与凋落物混合分解,但对于牦牛粪与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却不多。本实验开始于2018年10月,终止于2019年10月,为期一年。选取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刺儿菜(Cirsium s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与牦牛粪的分解是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两大方式,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物质流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在自然界中,牦牛粪常常覆盖于凋落物上,与凋落物混合分解,但对于牦牛粪与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却不多。本实验开始于2018年10月,终止于2019年10月,为期一年。选取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刺儿菜(Cirsium setosum)和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四种凋落物与牦牛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凋落物袋法与堆积法,研究凋落物与牦牛粪的分解及其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凋落物分解受初始氮含量、木质素含量与木质素/氮比的影响,四种凋落物中分解较快的是刺儿菜与秦艽,分解较慢的是垂穗披碱草与冰草。
(2)相较于夏季牦牛粪的分解,冬季分解速率较慢,牦牛粪中氮、磷的释放也较慢,到实验结束时,牦牛粪已分解47.34%。
(3)牦牛粪与凋落物的分解均能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可溶性有机磷(DOP)、总氮(TN)、总磷(T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
(4)牦牛粪与凋落物共同分解能加速凋落物质量损失与氮、磷的释放。
(5)牦牛粪与凋落物共同分解对土壤pH有拮抗作用,对土壤DON、DOP、MBC、MBN含量有协同作用,对土壤TN含量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对土壤TP含量主要表现为加性作用,对土壤DOC含量表现先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依赖于采样时间。
其他文献
《文艺报》于1978年5月正式回归文坛。复刊后的《文艺报》不再只是“党的喉舌”,它顺应时代潮流兼具推动思想解放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在新时期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推动了文坛巨大动荡之后的“灾后重建”。但《文艺报》却在八十年代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冲击(尤其是“现代派”思潮),处于若不坚持现实主义走向形式技巧地探索,文学会被社会边缘化,而批判“现代派”又使得《文艺报》自身被文坛边缘化的两难处
本文选取“呼喊类”常用词中的“呼、唤、叫、喊”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采取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相结合、事实描写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呼、唤、叫、喊”虽都沿着呼喊→召唤┄去做→称呼这一语义演变链发展,但是其意义产生时间有先有后,发展有快有慢,且每个意义在不同时代的用法也不一样。本文分为先秦-西汉、东汉-隋、唐-清三个历史时期,对每个时期的“呼、唤、叫、喊”的意义与用法作共时的分
远藤周作(1923—1996)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基督教作家。他的作品以艺术形式探讨神与人、信仰与人生、死与生等宗教主题,其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亦呈现出立体而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本文选取远藤周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丑闻》《恶灵》及代表作《深河》为中心文本,试图以心理学的角度去阐释小说中人物的“双重人格”,揭示个体心理潜伏的阴暗欲望的表现和危害,进而探讨人物的救赎问题。 论文首先分析作品中具有双重人格的四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正面战场的战斗,是现代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抗战,其特殊的性质、战斗的艰苦卓绝与伟大牺牲使它成为文学取材的富矿,在20世纪40年代和“新时期”以来都产生了许多高水准的文本。随着重新认识抗日战争潮流的兴起,此前多被忽视的正面战场的抗战文学再度进入了读者和研究者的视域。本文旨在通过聚焦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远征军文学,全面整体地研究其内容、形式、性质和伦理
该论文尝试着通过实际调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研究上海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的听力水平状况.该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听力理解的重要意义,然后对上海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进行了多种听力试卷测试及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听力水平状况.继而作者对试卷测试结果及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来明确他们听力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建议.
蜱是一类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宿主分布广泛且繁殖能力强,是除蚊类外世界第二大疾病传播媒介,可导致多种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存在两个生殖种群,两性生殖种群(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bisexual population,HLBP)和孤雌生殖种群(Haemaphysalis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和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CT图像分型中的应用,旨在为放射科医生的诊断决策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辅助信息,提高肝囊型包虫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 方法:(1)利用Python图像处理技术,对肝囊型包虫病CT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归一化、数据增强。将图像分批次传入改进后的ResNet、LeNet和InceptionV3模型中进行训练。改进后的训练模型使用Relu和Soft
核糖体(ribosome)是执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器,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核糖体蛋白除参与蛋白质合成,还与细胞其它生理进程和核糖体外功能相关。核糖体蛋白基因是核糖体蛋白的编码基因,近年来有关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核糖体蛋白基因从不同物种中被鉴定出来,核糖体蛋白基因已成为比较基因组学、基因组进化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