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开始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我国亦不例外。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工作作为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以《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4号文件)为实施依据,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开始组织实施。该暂行规定中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能否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由此可见,这一基本标准实际上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要真正实现这一基本标准,各高校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既是党中央非常关心的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现状和问题的阐述,以及对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认识,结合欧美和亚洲国家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色和启示,如注重将意识形态在各科教学中隐性渗透、与时俱进地调整通识课程教学、注重协调课内外环境、强化课外实践的感性体验等等,特别是韩国、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四小龙”立足本土文化价值观念取得的实际成效,进一步说明了从本国国情出发,寻求符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各级参与者(包括监控管理者、教师、2008级学生等)为调查对象,结合这类院校特殊校情,构建一个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调查问卷》两种问卷,并据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一级指标权重得分均在81分以上,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而其中仅“课程学习”低于70分,其他均在81分之上,如此鲜明的对比说明了所有被调查者一致认为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对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课程学习”下设的4个二级指标中,“学习素养状况”和“适应课程能力”两项得分甚低,进一步证实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学习的特殊情况。可见,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热情,这是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另外,综合评价结果与一级指标“质量监控”评价结果均为81.35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构建质量监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说明了质量监控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公正的说明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由此进一步坚定了笔者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