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原型母题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知名作家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是评论界的关注焦点。自出版以来,很多评论家和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本文试图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就作品中的原型母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这部作品中主要体现了两大原型母题:一是追寻母题;二是成长母题。通过对两大原型母题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真爱,纯真的渴望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困惑。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作者的生平简介、小说内容的概述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原型批评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从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到荣格的心理分析学再到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最终形成,为文学作品的赏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次简单概述了原型批评理论中与论文相关的原型母题即追寻母题和成长母题,介绍了追寻母题的原型及其发展变化以及成长母题的原型及蕴含成长母题小说的显著特点。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篇章,主要是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追寻母题与成长母题的具体体现。第三章主要从追寻真爱、追寻自我、追寻童真三个方面对于小说中蕴含的追寻母题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主人公追寻真爱、自我、童真的原因、方式及其最终结果。第四章探讨了成长母题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主人公的成长模式:从周围的旧环境中逃离;从无知向成熟进行转变;以成熟的姿态回归。这三个阶段是主人公完成成长蜕变的必经之路。在这一章节中,首先,论文分析了主人公所处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虚伪迫使他选择逃离,其次,通过分析三次受伤事件中主人公的不同的反应和心理变化,反映出主人公正在从无知走向成熟。最后,依据小说中的成熟标准,对比主人公前后生活态度的转变,反映出主人公已经成功地脱离童真,并以成熟的姿态回归生活。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总结文中的主要观点以及主人公的追寻与成长过程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其他文献
从选择优良品种、播种时间选择、选地和整地、重施基肥、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大白菜栽培技术,并介绍了大白菜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为大白菜生产提供了技术借鉴
鸡禽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是家禽常见的病毒性肿瘤病。两种病的混合感染不仅能够引发患病鸡肿瘤病变和鸡群死亡,还可以引起感染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应答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很
【正】 历史回顾 继1909年Pearl和Sarface通过后裔测验对家禽产蛋性能的鉴定取得了显著进展之后,1912年加拿大的圭尔夫开始实行家禽生产性能记录(ROP),并建立一些家禽实验农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三网融合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同时随着试点公司和规模的扩大,广电系统的有线网络公司逐步进入了电信运营商垄断的电信业务。大客户是未来广电业务的新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