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FY-3C GNSS掩星数据估计大气重力波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重力波是大气层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的大气动力学过程,研究其变化和活动对于理解大气物理、大气化学以及大气动力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估算大气重力波的手段主要有雷达和探空气球等,但均存在着探测时间短、探测高度低等缺点。GNSS掩星观测以其全天候、低成本、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大气探测和研究,如获得的温度数据可以估算全球重力波参数,为研究区域或全球重力波变化和活动特征提供新的观测数据。中国气象卫星FY-3C是中国第一颗搭载GPS掩星设备的气象卫星。本论文联合FY-3C和其它GNSS掩星数据估计重力波参数,研究其变化特征和可能的机理,获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利用射线跟踪技术以及电离层模型估计了电离层掩星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于电子密度和中性大气参数反演的影响。并分析了电离层高阶项误差和电离层改正残差的统计特性,以及与掩星切点位置、地方时、方位角和太阳活动状态等关系。  2)利用中国气象卫星FY-3C掩星数据估计了全球重力波参数,分析了全球重力波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了重力波势能具有季节性变化,冬季北半球(12月、1月、2月)的重力波活动频繁,夏季南半球(6月、7月、8月)的重力波活动频繁,这主要是与赤道对流和海陆季风有关。重力波向上传播会耗散,在10-35km的范围内重力波势能向上传播变小。并发现重力波变化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3)并联合多种卫星掩星数据详细估计了青藏高原地区上空重力波变化,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重力波成因不同,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重力波势能在冬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主要是由于赤道对流冬季向北传播造成的。青藏高原北部30-35km高度的重力波势能在冬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也是由于赤道对流冬季向北传播造成的,而青藏高原北部10-20km、25-30km的重力波势能夏季比冬季要较高,可能是由于地形和风场造成的。同时还发现重力波势能在青藏高原的边缘较高,主要是由边缘的地形切变大,激发的山岳波造成的。此外我们还发现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与青藏高原重力波势能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降水量较大的月份附近重力波势能也较大。
其他文献
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语言多类。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
我们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对银河系bubble N4进行了观测研究。它是银河画卷计划科学示范区域中的一部分。我们对N4进行了12CO(J=1-0),13CO(J=1-0)以及C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而作为诞生恒星的地方,分子云本身的形成和演化同样是天文学的难点问题。本论文通过观测和研究银河系中三个典型区域,来试图获
该论文提出"自适应最小P范估计"(简称ALp估计,以下类同)既是这样一个尝试.ALp估计综合了经典最小二乘法(L2估计)和稳健方法(L1估计)的优点,它是一种稳健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
Indesign是一款服务于专业排版领域的设计软件,它功能强大,集Adobe公司开发的平面设计系列软件优点于一身,易学易用,很受平面设计人员和版式编排制作人员的青睐。目前,很多高
最后,他们利用星团谱样本的星族合成方法,分析了四个蓝致密星系(BCG)的光学谱.结果给出了各个BCG中,年龄和金属丰度不同的恒星族对星系5870埃处连续谱流星贡献的百分比;同时
作文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当前,很多教师虽然重视作文教学,但在方法上却过于单一,模式化教学现象严重,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太浓。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首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写作,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方法的引导,最后结合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拓展的空间,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在每个单元后布置学生写作,然后进行
该文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的H.波段光谱资料,采用多云模型的方法,得到此耀斑的观测视向速度分布,并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下,采用MHD理论计算了几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高精度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建立了集基本导航、增强导航为一体的多层级服务体系。与GPS、GLONASS等全球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导航系
该文针对1992年6月7日的太阳爆发,利用日本"阳光"卫星的资料,从硬X射线与射电两个波段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文的数据处理大至可分为:形态研究、统计分析、相关讨论几步.通过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