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利用3D打印重建出等比例的骨盆股骨模型,进行术前骨盆及股骨截骨术、植骨内固定等模拟操作,制定术前设计,指导矫形手术的进行;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评价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武汉儿童医院小儿骨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共34髋,按照患儿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共18髋与对照组(B组)共16髋。实验组患儿采用3D打印技术将患者影像学数据处理后进行打印,并在软件及模型上进行患者髋关节畸形评估、施行模拟手术、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对照组的患者以X线、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髋关节畸形评估、术前设计手术方案;两组最后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采用常规Salter骨盆截骨术及股骨截骨术治疗。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2-6岁;2、经X线,CT检查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指数<45°,股骨头大小与髋臼基本适应;3、保守治疗失败;4、无手术禁忌症;5、无合并其他先天性骨关节缺陷;6、患者家长同意手术。结果纳入的34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为自切皮至皮肤缝合时间,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12.72±28.8)min,术中出血量(206±41.21)ml,术中X线透视次数(9.28±2.72)次;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289.63±41.74)min,术中出血量(297.25±55.87)ml,术中X线透视次数(15.06±3.04)次。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也明显减少,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术中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Severin评分优良率:实验组优83.33%(15/18),良16.67%(3/18);对照组优75%(12/16),良25%(4/16)。Severin评分为等级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其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术后Severi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1,P=0.555>0.05),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McKay评级优良率:实验组优14髋(77.78%),良2髋(11.11%),中1髋(5.56%),差1髋(5.56%);对照组优11髋(68.75%),良2髋(12.5%),中2髋(12.5%),差1髋(6.25%)。Mackay评分为等级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其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术后Macka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1,P=0.548)。结论基于3D打印的骨盆截骨及股骨截骨计算机模拟可使术者在术前选择合适的截骨位置、截骨远端旋转角度以及截取骨块大小,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精准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