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小人”形象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聊斋志异》众多的虚幻性形象中,有一种形象很少被研究者注意,即“小人”形象。这里所说的“小人”,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小人,是指身体矮小的人,甚至可以小到几寸。全书涉及“小人”的故事有二十篇。本文以《聊斋志异》中的这二十篇“小人”故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小人”形象的类型、“小人”形象的呈现方式以及功能。在分析过程中,前后进行比较,以凸现《聊斋志异》中“小人”形象的特点。论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聊斋志异》中“小人”形象的类型分析。主要对五种形象类型的来源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以往“小人”形象总是假托远方来体现其神秘性、奇幻性特征的方式,到了《聊斋志异》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小人”出现在了梦幻中、身体里,还有许多“小人”是动植物变形来的。“小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得到了有意趣的丰富和发展,这种丰富性的原因是蒲松龄对小说虚构的认同。第二部分是《聊斋志异》中的“小人”形象与《聊斋志异》前后的“小人”形象比较分析。认为蒲松龄在体现“小人”形象的神秘性时,比以前的“小人”故事成功运用了第三人称限知视角,人物视角中的“小人”形象描写也比过去更为细致。与《聊斋志异》之后的“小人”形象比较,选取有成就的《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和《夜雨秋灯录》三部作品。分析这三部作品中的“小人”故事与《聊斋志异》中“小人”故事在叙述方式上的一致性,认为《聊斋志异》对“小人”形象的呈现方式,对此后的三部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都运用了人物视角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小人”形象描写也很细致、很生动。第三部分是《聊斋志异》中“小人”形象的功能分析。这部分主要针对《聊斋志异》传奇体中的“小人”形象而言的。在这种文体中,蒲松龄把“小人”形象引入故事情节中,一方面对小说情节起到了陌生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小说的主题具有表现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茄子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以三月茄为试验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筛选适合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保存以及悬浮培养的培养基并测定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
本文从黄河水污染现状出发,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阐释了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成因为黄河环境法制的不健全和现有环境法律、法规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与此相对应,黄河水污染治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对环评制度进行一场全方面的革新,其重点和焦点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与其他制度的联动机制、健全环境影响
本研究利用孝顺竹种胚诱导出的淡黄色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摇床转速、培养液2,4-D浓度、继代天数、接种细胞浓度(W/V)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培养时
本文以东北政委会政治空间这一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东北政委会的政治空间不是静态的,而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分为横向的地方——地方与纵向的地方——中央两
对某1 000 MW机组塔式炉进行了全炉膛数值模拟,对比炉膛贴壁水冷壁CO、NO和O2等气氛监测分析结果和温度场测量统计结果,确认了炉内火焰烧偏的程度.基于一种核心向量机回归算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就业结构的发展又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研究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仪器使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可靠性以及自动化程度都有了质的飞越,虚拟仪表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国内房地产价格也是一路走高。居高不下的房价,在促成了房地产业一夜暴富的同时,使多数中低收入居民陷入了无力购房的困窘局面。住房保障已然
好的调研信息来自实践,只有深入一线,用心灵去感受时代的变迁和新事物的诱惑、刺激、冲击,接受生活的洗礼,增进与生活的感情,在不断的震撼与振奋中,才能抓到打动人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