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行为是在学习情境中出现的一种不理性行为,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学生具有执行学习任务的意向,但行为表现却与意向相违背;通常会产生不符合要求的学习结果;同时还使拖延者遭受着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的困扰。Solomon,Rothblum(1984)指出学业拖延不仅与学业习惯、时间管理有关,还同行为、认知、情感的交互作用相关。学业拖延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给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有关学业拖延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适用于中学生的学业拖延问卷较少,同时探讨认知及情感因素对学业拖延行为影响的研究更是为数不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修订适合中学生使用的学业拖延量表,考察中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及原因,并研究学业拖延与成就目标、学业情绪的关系,以此帮助中学生克服不理性的学业拖延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为教育工作者实施预测和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以修订后的Aitken拖延问卷和PASS学业拖延原因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和学业情绪问卷为研究工具,以昆明市四所中学8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修订后的Aitken拖延问卷和PASS拖延原因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Aitken拖延问卷共包含2个维度:学习态度消极和学习计划缺乏;PASS拖延原因量表共包含8个维度:任务厌恶、冒险、害怕失败、反抗、缺乏自信、时间管理、缺乏主张和依赖。2、中学生学业拖延行为普遍存在,水平中度偏高,并在性别、年级、学校及家庭因素上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学业拖延水平高于女生,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业拖延水平高于重点中学学生,初中年级的拖延水平低于高中年级,亲子关系融洽,民主家庭的学生,学业拖延水平低于亲子关系紧张和放纵家庭的学生。3、中学生对八种学业拖延的原因都有较高的赞同率,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原因是反抗、缺乏自信和害怕失败。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在性别、年级、学校因素上又显著差异,且男生在任务厌恶、冒险和反抗因子的得分上要高于女生,普通中学学生在缺乏自信、时间管理和依赖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重点中学,不同年级之间任务厌恶、缺乏自信和时间管理三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最显著。4、不同的学业拖延原因和学业拖延程度都具有相关性,其中任务厌恶、难做决策和冒险因子的相关程度最高。5、中学生学业情绪中高唤醒的情绪体验较多,且在性别、年级和学校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高唤醒情绪要高于男生,而在低唤醒情绪方面,男生的积极低唤醒情绪中的放松,消极低唤醒中的厌倦情绪都显著高于女生;重点中学学生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普通中学,消极情绪显著低于普通中学;高中年级学生比初中年级体验到更多积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在积极低唤醒情绪方面,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高中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6、中学生的成就目标是多目标,而非单一目标,其中掌握回避目标得分最高,其次是成绩趋近目标和掌握趋近目标。成就目标四个维度在性别、年级和学校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的得分要高于男生;重点中学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都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中年级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得分要显著高于高中年级。7、中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学业拖延程度呈负相关,消极情绪和学业拖延程度呈正相关,并且积极情绪起负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起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达33.3%;掌握趋近目标和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成绩回避目标和学业拖延正相关,掌握趋近目标对学业拖延是负向预测作用,而成绩回避目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达21%。8、中学生的成就目标通过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拖延行为,学业情绪在成就目标和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