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石围天坑群中9 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坑森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野外样地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种-面积曲线、重要值-面积曲线拟合天坑森林的最小面积;应用重要值和α多样性测度法对比分析天坑森林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选用了种多样性Patrick 指数(S)、种丰富度Margalef 指数(F)、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 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种间相遇机率PIE 等6 个多样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生境异质性因子对天坑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植物群落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最小取样面积确定为800m~2,略小于传统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地区地表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最小表现面积900m~2。(2)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群落类型表现出多样、复杂,相似性较低和重现性差等特点,显然这与天坑中小生境多样、异质性高、分布的随机性以导致物种分布的随机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天坑森林的主要植被类型可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含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疏林灌丛等5 个植被类型。按优势度原则可将天坑森林内的主要森林植被分为14 个群系,其物种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是:簇叶新木姜、香木莲林(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粉叶润楠、广西槭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胡椒、掌叶木林;簇叶新木姜、多脉鹅耳枥林;短叶黄杉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川釣樟、长梗冬青林;阴香、圆果化香林;簇叶新木姜、掌叶木林;南酸枣、掌叶木林(落叶阔叶林);川釣樟、八角枫林;灰岩润楠、掌叶木林;川釣樟、圆果化香林;阴香、悬钩子林(疏林灌丛);短叶黄杉林(暖性针叶林)。结合群落类型组成结构数量特征及天坑小生境的稳定性,天坑森林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稳定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含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疏林灌丛。(3)天坑森林植被的垂直带谱呈现出自己特有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依次是暖性针叶林(含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或疏林灌丛。(4)在天坑森林中,不同生活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表现得比较复杂。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样性指数F、H、D、PIE 和J 变化规律主要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或者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在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中,生活型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是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而群落均匀度J 的变化趋势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暖性针叶林中,短叶黄杉林群落的郁闭度比较低,草本层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分布也比较均匀,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关系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短叶黄杉针阔叶混交林和疏林灌丛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表现基本一致,即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属于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形式不断更新,传播模式的种类逐渐丰富。这些变化使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胜任新闻编辑工作。本文分析了新闻编辑受到
锰肥在玉米上的施用及其效果宋国武(湖南省邵阳市农技推广站,邵阳,422000)为了探讨锰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最佳经济施用量,1997年在春玉米上作了锰肥不同用量的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试
期刊
新版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坚实,越走越远。教师可从自主学习基础的奠定、自主学习动力的催生、自主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运动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超越“内在性”,树立女性主体意识;而生态女性主义则提倡重树特有的“女性气质
<正>父母重视幼儿的学习,为他们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可孩子明明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对学习没兴趣,总想着玩呢?原因是许多父母只看重幼儿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管他们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