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历史短、不规范,发展历史不到二十年,其制度结构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同时,又是证券市场中最弱势的群体,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风格,基于主流金融学投资理论的投资策略很难获得成功。保护投资者权益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秩序乃至社会安全至关重要。结合行为金融理论,考察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行为特点,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是中国证券投资者的一大课题。
本文在个人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心理因素等方面解释了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探索了一系列改变现行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建议与对策,从而达到实现证券市场稳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文章首先对行为金融学的演进及理论架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归纳了行为金融学所主张的投资策略;接着,在深入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上分析了个人投资者的现状及行为特征,然后从多方面特别是认知偏差产生的心理学根源上,分析了投资者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最后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者、政府及监管层提出了一些避免或减少现行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建议:
(1)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容易陷入心理误区,造成投资行为的偏差,纠正投资者行为偏差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心理调整方法来克服心理上的问题,主要有素质锻炼法、抑制法、理顺法、自我诊断法等。
(2)人的认知偏差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是可以得到有效纠正的,个人投资者作为弱小的群体,在资金、信息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惟有更加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分析思辨能力方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3)加大政府调控的信息透明度;减少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强化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信息披露和监管的制度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我国投资咨询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新的金融避险机制,开发新的金融证券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