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一种重要的致死因素。许多脑卒中后的幸存者,由于在运动能力、情绪、智力上的损伤,遭受极大痛苦。这些人需要护理和治疗的费用极为昂贵。目前,国内外虽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能够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的药物。为了减少脑卒中致残人数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找和开发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刻不容缓。 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NBP),是我所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抗脑缺血药物,为芹菜籽挥发油中内酯化合物,它具有光学活性基团,天然状态为左旋体。本所杨靖华教授已成功地合成了消旋体(d1-3-n-butylphathlide,d1-NBP),并拆分获得了左旋及右旋丁基苯酞(1-NBP和d-NBP)。目前丁基苯酞正处于Ⅱ期临床实验阶段,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药物与安慰剂组各30例)的治疗结果表明,NBP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个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药物。我组已对丁基苯酞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多年细致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丁基苯酞具有增加MCAO后局部脑血流量,缩小脑梗塞面积,改善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等作用。 本部分工作主要研究了NBP对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脑微循环状态,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及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进一步阐述NBP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