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的需求迅速增长,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浪费现象严重,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城市化进程不可能靠无限制地扩大土地的自然供给来实现,尤其是在当前农用地整理日益受到资源潜力以及环境保护限制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建设用地整理,从单纯的农用地整理转向农用地整理与建设用地整理并重的形式。通过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来“增加可用建设用地”以及“减少占用”,已经成为解决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泰安市为例进行了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区、模式分析和对策措施研究。对泰安市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科学管理有积极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从建设用地整理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分析了建设用地整理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建设用地整理的研究动态。2.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泰安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了目前泰安市建设用地整理的类型、资金投入方式及组织方式,整理类型主要包括村庄整理和独立工矿用地整理,村庄整理又主要包括旧村就地改造、村庄异地迁移和归村并点整理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现阶段泰安市建设用地整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3.通过标准法、典型调查法和经验法三种方法深入探讨了泰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资料分析确定了废弃建设用地和城镇用地的整理潜力,并预测到2020年泰安市规划期内建设用地的整理潜力。4.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的划定。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和GIS软件,采用整理潜力、人均农村居民点、人均耕地三项指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四级潜力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资金因素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将泰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四级整理区,从Ⅰ级到Ⅳ级整理难度加大。5.探讨了泰安市建设用地的整理模式。总结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技术模式和投资模式,并对泰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进行了投资估算。6.对建设用地整理进行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并针对建设用地整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