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胸腔镜手术逐渐成为肺癌的外科首要术式,其较开胸具有更小的切口范围、疼痛刺激伤害程度更低等优势,但对患者而言手术操作及麻醉仍然造成不小的应激,因此,采用安全的围术期麻醉方案,有助于降低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这对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故本研究旨在可以通过研究普瑞巴林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质量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来评估此方案是否有效减轻手术应激,从而促进术后康复。方法:于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期间纳入符合要求的6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其中对照组给予SAPB,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瑞巴林。(1)分别于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pain analog scale,VAS)和中文版简版Mc Gi U疼痛问卷-2(SF-MPQ-2)评估患者术后12h、24h、48h、72h和96h急性疼痛的程度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2)Ramsay评分术前、术后12h、24h、48h、72h和96h镇静效果。(3)ELISA检测术前、术后12h、24h、48h、72h和96h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使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QLQ—C30)来评估术前和术后96h的生存质量。(5)采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96h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TLCO)及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6)于术前、术后96h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和睡眠质量。(7)记录两组术后96h内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呼吸抑制、嗜睡、瘙痒和恶心等。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及ASA分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术前的VAS和SF-MPQ-2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2h、24h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48h,72h,96h的评分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3.两组术前的Ramsay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2h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4h,48h,72h,96h的评分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4.两组术前IL-6、CRP、TNF-α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2h和24h均明显升高,48h,72h和96h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5.研究组术后96h EORTC-QLQ-C30量表各项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术后96h两组FVC、FVC%、FEV1、FEV1/FVC、FEV1%、MVV、PEF、TLCO和TLCO%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两组术前STAI、PSQ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96 h STAI、PSQI评分均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96 h STAI、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8.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呼吸抑制1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研究组出现头晕1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741,P=0.389)。结论:普瑞巴林联合SAPB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促进患者睡眠改善,减轻其焦虑情绪,提高术后近期生存质量,同时对加快术后康复有一定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