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由于有了生命的存在才变得如此美妙而动人。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把人比作会思考的芦苇,一方面人类由于具有思想而在整个宇宙中具有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一击。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明了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对生命追求、探索、领悟、感受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物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盛行,许多人片面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悄然兴起,这就是生命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开启生命中尘封的灵性,挖掘生命中储藏的潜能,是教育的本真所在。生命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寻求自身的价值,提升生命质量,培养人文精神。近些年来,大学生暴力、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的生命状况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尽管对生命教育也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缺乏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系统性研究,特别是实施途径的研究。因此,进行高校生命教育研究,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高校生命教育,首先论述了生命教育的涵义及其理论溯源,以及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生命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本文选取了安徽省十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调查:针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和针对高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再次,针对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可分为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信仰教育、生命责任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和死亡教育五个方面。最后,基于前文的调查和分析,本文提出了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多方合作,建立立体化生命教育,希望对改善和加强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