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小说中的老人形象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zx6963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五代三百五十多年间,小说有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注重讲究文采,追求叙事上的曲折细致,还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形象。对此,人们早有关注并多方探讨,成果不少。但迄今为止,研究者多把视角凝聚在婚恋题材的年轻男女形象上,而对为数不少的老人形象却殊少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本文即因此立意,希望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拾遗补缺工作。因学术界各家选本对小说的界定不同,选材取舍有所出入,本文本着“求全面,免疏漏”的原则,将多家小说总集、选集相结合,搜集了大量老人形象。基于此,本文试图对老人形象出现的原因、形象类型、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首先,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唐五代小说中老人形象出现的原因:一是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唐代佛教和道教盛行,神仙崇拜和因果报应等信仰成风,同时鬼神、精怪观念早已在民间流传并深入人心。受此影响,唐五代小说中塑造了颇多僧道鬼怪类形象,其中不少便是以老人面目出现的。二是受到中国传统智慧老人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自古就有敬老尊贤之传统美德,老人历经岁月的磨练,见多识广,拥有无数宝贵的经验常识与人生智慧,故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说。小说中智慧老人为数众多,足见其影响之深。三是唐代仍有重孝风尚和重视门第之观念,父母形象也因此在小说中频频出现,他们重视门第,控制子女的恋爱婚姻自由,子女们屡屡因为遵守孝道、难违父母之命而放弃真爱,酿成了一对对的爱情悲剧。其次,根据老人形象的典型特征将其分为智慧型、法术型、世俗型,并对每种类型举例加以分析。如智慧型老人在小说中神秘莫测,洞悉世事,有的略施小小技法便能点醒常人了悟人生,有的拥有预知人们命运的超能力等。又如法术型老人,他们法术高超,以精妙技法炫人耳目,神奇的黄白术,玄幻的变化术,炉火纯青的剑术,诡秘的符咒术等,小说对其描写可谓精彩绝伦、神乎其神。而世俗型老人,以父母形象为主,他们一方面舐犊情深,一方面又强势地干涉子女的婚恋自由,在小说中有着爱与冷酷的两副面孔。笔者同时会纵向联系唐前后小说中的老人形象,分析老人形象的发展。最后,论述唐五代小说中老人形象的艺术特征及缺憾。从环境描写、形象描写和行为描写三个方面着重对神仙老人形象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如老人现身的环境通常是山林洞穴或罕无人迹之处,颇有神仙之乡、世外桃源之风;又如老人的形貌一般具有圣与俗的两面性,表现在外貌的美与丑,神态的迥异对比上;还如他们的行踪来去无影踪、飘忽不定等。另外,因唐五代小说篇幅普遍较短,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较多采用省略描写,这导致塑造的人物形象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老人形象呈现简单的符号化,还有一定的性别失衡现象等。此外,还略加论述老人形象的存在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于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针对在心理上有顾虑、饮食上不合理、并发症预防上不了解以及康复概念不强等方面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东坡游庐山印象。读《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使人油然而生此感叹。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香。$$大闸蟹,如同龙井、稻花香等知名农产品,消费者只笼统知道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五常稻花香是好东西,具体有哪些品牌,由哪家公司生产,并没有清晰的
报纸
通过小鼠实验研究杂交大米功效及安全,建立一种综合评价人工修饰食物营养、健康效应及安全性的评价新方法。实验用生长期健康雄性ICR小鼠,通过低营养玉米空白饲料、"两优363"
档案"数据化"管理包含两个内涵,一是将档案管理对象"数据化",二是量化档案管理环节,将档案管理的过程用数据呈现,从而实现"数据管档"。本文从档案工作的角度论述大数据与档案
本研究试图考察中国中青年控制感现状及其与成人依恋、人际信任的关系。已有研究表明,控制感、成人依恋及人际信任三者两两显著相关。本研究认为,依恋安全的个体会更加积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数学中一个经典的舱室传染病模型亦即SIR模型,目标是确定当给定原始传染数据时利用GA算法实现参数的优化反演,从而得到参数传染系数、恢复系数及基本再生
学习立体几何,重在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中职学生对立体几何学习缺乏兴趣,无法识图、推理、计算。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