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平顶山煤矿的现场勘查以及详细的钻孔资料,对平顶山煤矿含煤岩系的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其它成因标志以及对煤层沉积的古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煤层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沉积体系等进行概述,在研究煤层赋存规律,分析煤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煤层厚度的变异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学原理与先进的GIS技术对煤层赋存状态、赋存环境及开采条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平顶山煤矿的主采煤层是戊8和丁6两个煤层,区内戊8(四3)煤层在统计的100个钻孔中,含夹矸孔27孔,占27%,其中,含有1层夹矸的20孔,2层夹矸的7孔,夹矸厚0.05~0.82m,一般在0.30m以下,夹矸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垂向上,夹矸层位主要位于煤层中下部或中上部;横向上井田东部相对简单,西部相对复杂,综合评价为结构较简单煤层,横向上东部煤厚相对稳定,西部变化相对较大,1m左右的煤厚点主要位于井田西部。丁6(五12)煤层分布于井田深部的东部,煤厚1.3~3.98m,平均2.20m,由东至西及向深部变厚,煤厚变异系数37.47%,可采性指数1.0,分叉区内属较稳定全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夹矸1层,厚0.05~0.40m。通过先进的GIS技术对该煤田范围内的煤层赋存条件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揭示出该煤矿区的煤层赋存规律、赋存状态以及赋存条件比较复杂的事实,给煤层开采带来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