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植物溶解有机质结构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磷吸附的影响研究——以滇池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滇池流域植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浸提法提取植物体内DOM,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植物提取DOM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其次,通过室内分解模拟实验,对滇池茭草和芦苇的叶在水环境中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释放于水体中DOM浓度和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最后,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滇池沉积物对茭草和芦苇DOM中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及添加茭草或芦苇DOM对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滇池流域植物体内DOM存在类富里酸、类腐殖酸物质和类色氨酸物质,-COO-、-CH2、-C=O、-OH、-NH2是构成DOM的主要基团。陆生和水生植物DOM之间存在差异,陆生植物DOM腐殖化程度大于水生植物。而同种植物茎所提取DOM与叶所提取DOM结构之间也存在差异,植物叶DOM样品的腐殖化程度、芳香性和分子量都大于茎,茎所提取的DOM中含有植物叶所没有的类色氨酸等芳环结构的类蛋白物质。  (2)滇池挺水植物茭草和芦苇残体内DOM的释放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植物体内DOM快速溶出阶段(0~8 h),DOM碳、氮和磷的释放强度、释放速率、释放比例均依次为DOC>DON>DOP;微生物对上覆水中DOM的消耗阶段(8~120或8~240h左右),植物DOM的释放强度和速率降低并出现负值;DOM进一步分解释放阶段(120或240至720 h),该阶段上覆水DOM浓度,植物DOM释放强度和速率都有所上升。在茭草和芦苇体内DOM释放过程中,上覆水中DOM的化学结构特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且与DOM释放过程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中SUVA254值先升高再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中-OH特征峰消失,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腐殖酸单位有机碳荧光强度增强。  (3)滇池沉积物对茭草和芦苇DOM中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0~4 h为快吸附阶段,沉积物对茭草和芦苇DOM中磷的吸附量已分别达到其吸附总量的90.86%和87.07%;4 h后为慢吸附阶段;24h后逐渐达到平衡;沉积物对茭草DOM中磷的吸附总量(0.363 mg·g-1)大于对芦苇DOM中磷的吸附总量(0.271mg·g-1)。在整个吸附过程中,沉积物对茭草DOM中磷的吸附速率大于对芦苇DOM中磷的吸附速率;0~2h内沉积物对茭草和芦苇DOM中磷的吸附速率最大,分别为0.33 mg·(g·L)-1和0.23 mg·(g·L)-1。在4种动力学方程中,扩散方程是描述滇池沉积物对茭草和芦苇DOM中磷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方程。添加茭草和芦苇DOM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的趋势与添加前基本一致。添加茭草和芦苇DOM会使得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由第4h延至第24 h,但吸附总量都维持在1.66 mg·g-1左右。在0~24h内,添加茭草和芦苇DOM后的吸附速率分别为1.55和1.54 mg·(g·L)-1均小于添加前的吸附速率1.61 mg·(g·L)-1。在4个动力学方程中,双常数方程最能真实反应添加茭草或芦苇DOM对沉积物吸附磷的动力学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地形是3DGIS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空间中地物的载体和定位其它地物的依据,它的特点是数据量很大;从信息角度来看,网络化在当前世
传统节庆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但传统节庆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正经历严峻挑战,这一严峻的现实要求传统节庆的复兴和节庆文化空间的重构。传统节庆是地理学研究地方认
区域开发强度是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是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手段,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测算的关键性指标。沈北新区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