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强降雨引起的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闪络严重威胁着超/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国内外针对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在淋雨条件下闪络特性的相关研究较少,对于与放电密切相关的伞檐雨滴形变研究尚属空白,对绝缘子伞檐雨滴形变规律及其影响放电作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闪络电压的影响规律等认识还不完善,强降雨地区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的伞裙结构参数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依托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强降雨引起的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闪络严重威胁着超/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国内外针对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在淋雨条件下闪络特性的相关研究较少,对于与放电密切相关的伞檐雨滴形变研究尚属空白,对绝缘子伞檐雨滴形变规律及其影响放电作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闪络电压的影响规律等认识还不完善,强降雨地区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的伞裙结构参数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依托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采用与实际工程相同或接近尺寸的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为试品,以获得伞檐雨滴形变特性和优化伞裙参数为主要目标,围绕淋雨条件下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参数表征、试验方法、仿真分析、雨闪特性、放电理论、伞裙优化和防护措施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首次定义了描述淋雨状态下绝缘子伞檐雨滴和雨滴动态形变的特征参数——雨滴初始直径、雨滴初始流速以及雨滴形变最大长度等,提出了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伞檐雨滴特征参数测量方法;针对强降雨特点,研究明确了人工淋雨试验中加压方式、染污方式及其溶液盐灰浓度、明胶浓度等问题,验证了试验方法的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形成了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淋雨试验方法和观测方法。2)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采用水平集方法的仿真方法,建立了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伞檐雨滴形变流体-电场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系统研究了伞檐雨滴初始流速、初始直径、雨滴电导率等雨滴参数和电场对伞檐雨滴形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伞檐雨滴内外压强分析模型,揭示了淋雨状态下绝缘子伞檐雨滴形变机理。3)通过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人工淋雨试验,系统研究了伞裙结构参数和环境参数等对雨滴参数和雨滴动态形变的影响,获得了伞间距、伞伸出、杆径、伞形结构、直流电压、雨水电导率和淋雨率等因素对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伞檐雨滴参数和雨滴形变的影响规律,解释了规律现象并发现了决定雨滴形变长度的主要因素。4)开展了复合支柱绝缘子进行了伞裙参数优化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两种典型伞形组合下不同伞裙参数的20余支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淋雨闪络试验,获得了伞间距、伞伸出、伞伸出差、杆径和伞裙结构等对绝缘子雨闪电压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淋雨条件下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的放电特性与机理;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推荐了雨闪电压优异的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伞裙结构参数,在昆柳龙、禄高肇等超/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站外绝缘设计中获得应用。5)针对伞裙参数优化后的最优试品开展了人工淋雨闪络试验,获得了淋雨率、表面污秽、淋雨角度、隔雨伞等各类因素对雨闪电压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防雨闪效果较好的隔雨伞安装数量和位置建议。结合理论分析与试验现象,讨论了伞裙结构参数、环境参数等对大直径复合支柱绝缘子雨闪特性的影响机制,从伞檐雨滴形变角度解释了伞裙结构参数对雨闪电压的影响,从伞檐雨滴形变引起伞间电场变化的角度解释了雨滴及其形变对雨闪放电过程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电力电子技术基本主导了当前能源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工业应用的发展,AlGaN/GaN HEMT开关器件作为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典型代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AlGaN/GaN HEMT开关器件因其独特的器件结构和较高的原子位移能,使其在电机驱动系统等高频高速应用领域及空间卫星等空间应用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AlGaN/GaN HEMT开关器件
对特定刺激响应并释放活性药物的递送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策略。炎性疾病(inflammatory diseases)涵盖了大量的具有发炎体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的机体组织而造成的。本研究工作以双硒醚键为基本架构,设计和合成了两种新型纳米药物体系。这些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响应炎症微环境的刺激而释放出活性药物,实现了对两种炎症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本研究工作
近年来,拓扑材料以其新颖的物理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良好的拓扑稳定性,在电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绝缘体(或半导体)的拓扑分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量子霍尔效应中的拓扑量子态,这是超脱著名的朗道理论框架的新的分类机制。这种分类是鼓舞人心的,因为多年来自发对称破缺的框架已经成功地用于凝聚态的量子态分类。在对量子霍尔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拓扑绝缘体作为第一类本
水下焊接在海洋工程、核电核岛以及水利工程等的水下结构物连接和在役维护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局部干法水下MIG焊接(Local Dry Underwater Metal Inert-gas Welding,LDUW-MIG)采用小型排水装置将待焊局部区域的水排干并进行焊接,不仅集成了湿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又具备干法对电弧保护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水下结构物的焊接方法。然而,水的导热系数
作为一种难降解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在水体中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和水环境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近年来倍受关注,需要研发高效降解技术消减水中DCF。由于DCF降解的关键问题是脱氯与深度矿化,为此,本论文以DCF为目标污染物,提出了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阳极还原DCF和阴极深度矿化其脱氯产物的技术策略,制备了Ru/F
中、高体积分数的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尺寸稳定性好、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和耐磨等特性,在国防装备、航天航空及精密仪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Si C颗粒与铝基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差异大,造成此类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弱、塑性低和加工难等问题。合理地选择增强体并获得理想的界面结合是提升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高熵合金(High-entopy alloys,HEA)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且能与金属基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调的能带宽度、较长的载流子扩散距离等优秀的光电性能。近10年以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显示、光电探测、激光等光电领域展现出突出的应用价值。钙钛矿量子点具有量子限域效应和独特的激子精细结构,能够实现比其块体材料更优异的光学性能。但是,比表面积更大的钙钛矿量子点更容易受到高温、强光、潮湿、氧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晶体结构会受到破
骨是一种具有复杂分级结构的天然生物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兼具强度和韧性。骨分级结构和优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重要的课题,相关的研究能够为治疗骨疾病和开发高性能仿生复合材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骨分级结构在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的塑性形变和增韧机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设计的新型原位力学测试平台,主要围绕探究骨结构和力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不同尺度上的骨结构与形
技能型社会是大众通过技能媒介建立联系并主动开展技能学习、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常态。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技能型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四部分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效应。作为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顺应发展的全新命题,技能型社会同职业教育具有天然耦合性,它既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综合体现,也是凝聚职教战线合力的重要抓手。构建技能型社会
酶作为天然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和生理毒性低等优势,在制药、食品、精细化学品合成及环境检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工业酶的应用往往由于其本身脆弱的性质,如操作性差、耐热、耐有机溶剂性能差以及存储稳定性差受到严重的限制。为克服这些问题,通常将酶固定于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多孔固体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是一种由无机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