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股票市场诞生以来,有关市场波动性的研究就成为吸引广大学者和投资者的一个核心内容,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行为金融学出现以前,有关研究主要是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实证检验.而行为金融学发展起来后,行为金融学者普遍采用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解释股票市场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该文采用行为金融学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找出了有关中国股市波动的特征.并运用事件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及历史演绎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个人投资者存在代表性启发、后悔效应和心理账户等行为偏差,从而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巨大影响,推动股市的疯狂上涨;在暴跌过程中,人的动物天性—恐惧,使得个人投资者在从众心理和事后聪明偏差的作用下,做出非理性决策加剧了股市的波动.而我们对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期望,也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的羊群效应和正反馈交易(短视行为)等行为偏差成为空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机构投资者加剧了股市波动.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其内生特征,但高频率、剧烈波动的市场显然不是我们期望的市场.要保证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持续地发展,需要我们从投资者、市场和管理层等多角度进行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