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旅游开发中驮马业的兴衰与利益博弈——以大理鸡足山镇沙址村为个案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m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由于鸡足山佛教文化及旅游的发展,环绕于鸡足山脚下的村寨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正所谓“成也鸡足,败也鸡足”,鸡足山的开发给沙址村村民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生计选择,主要有农家乐和驮马业的发展,同时也附带其他小本生意群体的发展,其中驮马对沙址村的影响最为突出。鸡足山驮马业经历了兴起、鼎盛、没落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的发展状况无不与山脚下的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1998年神骑公司的成立,使当地的驮马业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可以说沙址村的发展源于驮马,驮马在当地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鸡足山的佛教与旅游的发展状况,也对村民生产生活及家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沙址村的大部分村民的生计来源主要是驮马,包括驮货和驮人,且驮马的收入在村民的家庭支出中占据支配性地位,建房、教育、投资、生活等开支基本上都是来源于驮马。为了进一步提升鸡足山旅游服务的质量,加大鸡足山的开发,成立了鸡足山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来进一步开发鸡足山,随着旅游公司对神骑公司的收购,驮马群体的生存资源慢慢被剥夺,旅游公司的介入使当地驮马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防火通道的修建、索道的扩建以及旅游观光车的运营,促使大部分的赶马人放弃驮马,并转向其它的生计方式的探索,主要有发展经济果木、卖香、发展农家乐等,对于继续驮马的群体来说,如何与旅游公司进行博弈直接影响着目前的驮马情况。   文章主要围绕赶马人利益的分配;旅游公司和赶马群体在生存资源、上山价格、工作时间上的博弈;驮马群体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通过鸡足山驮马的兴衰以及赶马群体同旅游公司之间的权利、利益之间的博弈,探讨驮马对家庭、及村民的影响,以及当地生计多元化及可持续性的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现象。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养老问题及赡养方式受到普遍关注。延
“圣谕坛”是现今仍遗存在白族民间的一种民间组织,所谓“圣”指圣上,即皇帝;所谓“谕”,指口谕;“圣谕坛”即传播皇帝口谕的地方。圣谕亟待天传授圣旨,教化人民。“天”是玉皇大
近闻 ,某供电局领导在安全工作总结会上说 :“去年底 ,有一单位在施工中发生一起倒杆伤人事故 ,政治上经济上损失不少。我们接到事故通报后 ,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讨论 ,并对
期刊
酒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饮料之一,是不同于其它普通饮料的特殊饮料。酒作为朝鲜族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特殊饮料,有其产生的背景,反映着朝鲜族先民们的劳动智慧和豪放的性格,是一
本研究以中国云南沐村傣族孩童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学参与观察的独特视角,以互动理论为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教育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在对云南沐村傣族孩童教养问
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足迹和文化背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耀眼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别是南迁而来的蒙古族。  
民族伦理学(Ethnic ethics)是一门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研究领域。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纷纷进行“人类学转向”
摘要:汉服文化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汉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传统汉服的基本概念出发,具体介绍了汉服的基本特点,并结合现实发展需求提出了若干将汉服元素融入现代服饰的创新方法,以期为我国文化及服装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服;现代服装设计;传统文化;创新应用  汉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传
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一个村寨为研究个案,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的因素以及迁移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
给出了马赫数2~6、单位雷诺数(0.8~6.0)×107/m时下吹式风洞中可调节三维进气道的试验研究结果.研究了前缘前掠和后掠方案以及进气道入口前边界层的影响.测量了内流道内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