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干旱河谷植被控制土壤侵蚀的多尺度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上游尤其干旱河谷区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多尺度和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恢复及其水土流失控制研究非常迫切。本文以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为目标,基于植被—土壤协同进化和等级体系理论,从景观、群落和物种三个层次开展了植被与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在景观水平,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可将该地区>25°的耕地直接弃耕自然恢复到中覆盖度草地;同时加强灌丛和疏林地草本层的恢复和重建。用地调整后,平均侵蚀强度可降低为19.5 t ha-1 a-1,比1986、1995和2000年分别减少54%、53%和69%。产沙分别减少76%、76%和81%。   2)在群落水平,综合多种多元统计方法,提出了四个步骤的一个分析程序,能够逐步揭示出该地区植物多样性主要与土壤水分有关,与一些地形指标(ASP和TW)关系也很密切;而土壤水分主要与土壤粘粒含量有关;各个群落的植被覆盖因子,即控制土壤侵蚀的效益,表现为金花小檗—四川黄栌灌丛>绣线菊—对节刺灌丛>莸灌丛>羊蹄甲—狼牙刺—檑子栎灌丛>小花滇紫草—川甘亚菊灌丛;相应地,各群落底部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金花小檗—四川黄栌灌丛>莸灌丛>绣线菊—对节刺灌丛>羊蹄甲—狼牙刺—檀子栎灌丛>小花滇紫草—川甘亚菊灌丛。   3)在物种水平,选择铁杆蒿、川甘亚菊和金花蚤草(Artemisia gmelinii;Ajaniapotaninii;Pulicaria chrysantha)三种形态明显差异的物种,研究植物形态与土壤质量、水土流失的关系,发现两种草本植物.A.gmelinii和P.chrysantha枯枝落叶较多且容易落地,进入土壤会改善土壤环境,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而A.gmelinii的减流效益比P.chrysantha更好,主要是P.chrysantha叶片大,一旦落地,冠层就变得稀疏,拦截降雨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植株低矮、叶片小而冠层密、以及落叶都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减少水土流失,是在选择生态系统恢复物种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形态指标。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通过对中小学女生进行耐力素质实验干预,寻求一些既能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方法又能让学生们消除对发展耐力项目的畏惧感的可行性耐力干预,通过干预练习让更多的学校教育者和
穗发芽(PHS,preharvest sprouting)是影响禾本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的灾害之一。收获时期如遇潮湿天气容易导致穗发芽发生。发生穗发芽的种子内部水解酶(主要是α-淀粉酶)活性急剧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近缘稻种中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基因库,也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近缘稻种与亚洲栽培稻间普遍存在的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水体中重建沉水植被是防治河湖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在研究多集中于水体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的影响及沉水植物的响应方面,关于不同水质和
近年来的系统学、特别是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提示,拱背果蝇属Lordiphosa与包含著名的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拟暗果蝇D.pseudoobscura等模式物种的水果果蝇亚属Sophophora
目前药学的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就是:认识靶点并寻找有效的载体把药物传送到靶点。人们希望新载体不仅具有靶向识别能力,而且具有细胞穿透性能。配体。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
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但是植物在获得光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紫外辐射的伤害。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氮氧化合物和氟氯烃类化合物(CFCs)引起臭氧分
人类活动能显著地改变生态系统的属性和功能。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容易观察的局部层面上,如土壤沙化、植被退化等;还能更深刻地影响到微生物控制的温室气体释放,进而影响大尺度上
学位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四川森林的主体,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云杉作为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更新的主要树种,已经在该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目前,许多云杉人工林分已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