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等工作中所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北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共同评选出的唐山市2011-2014周期的14所省级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1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159名体育教师体育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唐山市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工作量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造成唐山市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育行政机构尤其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自我认识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激发其工作热情提供帮助,进而为我省的竞技体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唐山市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大于2:1,总体上基本符合性别配比;老中青比例为1:1:1,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学历结构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上,总体上符合现代社会人才结构;中教一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太少。综合以上情况,唐山市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缺乏高职称的中青年体育教师。(2)唐山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在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效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3.12±0.22、2.02±0.46、3.25±0.22,从总体上来看,唐山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情绪耗竭程度较高,去个性化程度总体偏低,个人成效感并不严重。综上所述:唐山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说明已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开始具有明显的倦怠倾向。(3)对唐山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量四个方面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年龄体育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为1.913,P<0.05。其中,36-45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平均得分最高为2.28,说明他们去个性化水平最高;不同学历体育教师在成效感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F值为2.860,P<0.01。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平均得分最低为3.22,说明他们成效感最低;不同职称的体育教师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F值为2.144,P<0.01。其中,中教高级及以上的体育教师得分均值最高为3.33,说明高职称的体育教师情绪耗竭程度较高。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为1.079,P<0.05。其中,中教一级的体育教师得分均值最高为2.18,说明他们去个性化水平最高不同工作量体育教师在情绪耗竭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F值为2.445,P<0.01。表现为随着周课时量的增加情绪耗竭程度越严重。(4)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均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造成唐山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尽人意;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福利待遇低,家庭经济压力大;工作成绩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体育工作所需的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回报;培训或进修的机会少;工作环境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