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间作中植株氮磷吸收动态及小气候分析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具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特点,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对粮食供给和维持氮素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解决当前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的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于2008-200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农场进行,研究不同的氮素供应水平下,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对间作体系中大豆和玉米的氮磷吸收利用特点及其小气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间作显著降低了大豆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就平均水平来看,施氮和接种能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氮磷含量及其吸收量;施氮能提高玉米植株氮磷含量及其吸收量,但间作和接种差异不显著。   (2)不施氮时,间作和接种均促进大豆根瘤结瘤,增加大豆根瘤干重;施氮后,接种仍可促进根瘤结瘤,但间作却抑制了大豆根瘤数量的增加。施氮显著降低大豆的固氮酶活性。   (3)施氮能显著增加大豆和玉米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不施氮时,间作大豆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高于单作,不接种间作玉米土壤中全氮含量高于不接种单作,达到显著水平;在施氮150 ㎏·hm-2时,间作大豆含氮量依然显著高于单作,而玉米的差异不显著。   (4)不施氮时,间作和接种土壤中全磷含量均分别小于单作和不接种的,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施氮150 ㎏·hm-2时,不接种间作、接种单作及接种间作大豆土壤全磷含量小于相应的处理,差异不显著,接种单作和间作玉米的含磷量大于相应不施氮,也未达到显著水平。   (5)施氮能显著提高20㎝土层和40㎝土层大豆和玉米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在20㎝土层,不施氮时,间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施氮150 ㎏·hm-2时,不接种间作大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小于单作。在40㎝土层,不接种间作大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不接种单作,不接种间作玉米显著高于不接种单作。   (6)间作大豆太阳辐射强度、空气升温速率、土层温度都小于单作,间作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间作玉米群体的太阳辐射、升温速率高于单作,间作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7)间作促进玉米经济产量增加,大豆的经济产量减少,而大豆和玉米总的经济产量显著增加。在大豆和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和玉米的经济产量。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在传统水热合成NaY分子筛的基础上,探索高/中温混合焙烧微球在原位晶化过程中的结晶和物性变化,研究了混合微球原位晶化机理和晶体生长动力学,通过向合成体系中添加X溶液和(
本文研究了以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制取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HDU再与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聚氨酯胶粘剂产品,开发了绿色合
化石燃料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疯狂攫取以及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迫使科研工作者去寻找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方法。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可持续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
NO是产生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有害物质,由于NO难溶于水,采用湿法难以将其从废气中脱除。将可溶性钴盐溶解在乙二胺水溶液中生成乙二胺合钴离子(即[Co(en)3]2+),利用乙二胺合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