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印迹技术构建及其在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聚合物材料制作高度保真性的印迹基底以便用于模板的识别,这种印迹技术在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将结构上互补的聚合物单体通过非共价键或共价键与模板结合,随后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模板洗脱出来,形成一种具有固定凹陷大小和形状及特定排列功能团的印迹基底,该印迹基底与模板分子在形状、大小等方面具有极好的互补性,因而这种聚合物具有可以特异性识别原始模板的功能。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水平上,还未涉及到细胞层面,主要原因是用于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活性组分容易失活变性,而且受到模板大小复杂性的限制。因此在本论文工作中,我们研制了高度保真性的细胞印迹聚合物,可以捕获具有复杂结构的肿瘤细胞,并且进一步在不同层面探讨了印迹聚合物膜的性质,制作了快速捕获分离靶细胞的检测装置,拓展了印迹聚合物膜在生物检测与传感领域的应用。1.新型细胞印迹模型的构建及其性质的研究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优良的生理惰性、耐热抗寒、无毒抗震等性能,且对细胞组织无副作用,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在论文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本体和固化剂,研制了出高度保真性的细胞印迹聚合物,通过细胞印迹产生了“人造受体”,并且形成特异性的凹陷结构形状可以捕获靶肿瘤细胞。本研究在研制高度保真细胞印迹聚合物时,创新地通过双醛固定组合处理使细胞失活,具有诸多优点如(1)利用醛基交联而使细胞表面硬化;(2)消除活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防止干扰细胞印迹形成过程。此外本研究还提供了一种简单价廉的单细胞分离装置,无需依靠专业或昂贵的设备,而且不需要亲和试剂或蛋白抗体,就可以对靶细胞的捕获效率达到89%,该模型高度抗干扰,可为单细胞分析、细胞组织分化以及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医学诊断提供新的技术手段。2.基于细胞印迹的肿瘤细胞识别与检测新方法研究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在制作的细胞生物印迹聚合物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表观单分子性质和探讨了其在生物传感与检测领域的应用。我们首先制作出了高保真性的印迹聚合物膜,通过叶酸受体连接Ligprobe,然后经过RCA滚环扩增以增强表征信号,证明了在分子水平上印迹聚合物与模板细胞的高度契合。进一步研究表明,我们所构建的生物印迹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区分靶细胞的总体大小和表面特征,因此该印迹聚合物膜可用于生物传感器,利用细胞表面膜蛋白种类差异而分离细胞,这种差异也可用作为基于生物印迹的癌症诊断工具。此外,本研究还制作基于印迹聚合物膜的电化学传感装置,该装置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并可反复使用,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乳粉中总砷的密闭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法对乳粉进行消解,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总砷含量。结果:样品消解完全彻底,加砷标准50、300、500μg/kg,回收率为
本届展会,卡特彼勒携新一代液压挖掘机、Cat~?Connect智能科技与服务及旗下山工机械品牌的多款新品,全方位展示引领行业的卡特彼勒“智能机器时代”数字化解决方案及四大品类
关于图片水印的作用,相信大多数网店掌柜都知晓:给自己的网店设计一款独特的水印,即防盗又能美化图片和标识网店信息,一举多得。但是很多掌柜不知道的是,该用何种方法来快速高效的
车型:2013年雪佛兰科鲁兹,配置1.6L发动机,型号LDE,自动挡变速器,已经行驶70000km。故障现象:发动机怠速工作基本正常,从排气管中排出的气体比较均匀,没有缺缸现象,但在行车加
Darling(谐音“大令”)是精通英文、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的宋美龄当年对蒋介石的昵称。其中文意思是“亲爱的”。这是英文中夫妻之间常用的一种爱称和习语。 人际间的交往,称
锐器伤害所引起的职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引起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的常见医疗操作有:注射、缝合、抽血等等,常发生于病房、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门诊等科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水产品中残留硝基呋喃类药物含量。方法:样品经0.2M HCl提取,样品中的残留物与衍生化试剂2-硝基甲醛(NBA)反应,分别生成代谢产物NP-AOZ、NP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召县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4
目的:观察心律平(PPF)、胺碘酮(ADR)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收治的PSVT患者60例的要求分为A组(30例,静注PPF急救)
目的:通过对微波消解前处理条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条件的最优化研究,达到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铝的含量。方法:采用标准样品进行不同处理方法间的比对实验,来证明新方法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