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呼和浩特市高校教师在压力下采用自我防御机制的状况及发展特点,探讨的主要是高校教师在民族、性别、年龄、专业方向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所呈现的差异,重点探讨高校教师在人格特质与自我防御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希望通过研究能为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指导教师选择成熟自我防御机制的策略,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如:(1)威廉的系列研究认为,生物个性特征是决定个体使用防御机制类型的主要因素;(2)当个体受到威胁的特质越接近自我表征的中心特质时,个体使用防御机制的频率也随之增加。防御的使用与同一性发展相关的危机程度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3)Phebecarmer的研究表明个体同一性状态的变化与防御机制的使用和自恋程度有关。(4)我国心理学家郑雪认为“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自我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质则是在平衡的阶段中寻求不平衡。只有不平衡才能有发展,同时自我又要考虑到这些不平衡可能会对自身带来危机,便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良好的人格就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过程中,使用到了合适的防御机制。国内外关于自我防御机制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有很多。本研究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进行自我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选择呼和浩特四所高校30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科性质为分层标准,采取分层取样的方法抽取被试,测验以学校、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采用的量表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文献调查法、访谈法为辅助方法。研究工具采用SPSS/11.5Windows进行资料统计及分析。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通过相关比较得出结论为:(1)呼和浩特高校教师自我防御机制整体状况不严重。(2)呼和浩特高校教师自我防御机制存在显著民族差异(3)呼和浩特高校教师自我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相关(4)人格特质的神经质与掩饰度对自我防御机制具有预测作用
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对策:(1)各院校应重视高校教师的自我防御机制使用发展动向;(2)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认同感,提升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3)建立公平、民主的学校管理体制;(4)培养教师的健全人格;(5)对教师提出合理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