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叛逆者——以女权主义批评来解读哈代的“苔丝”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1年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了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被公认为哈代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发表之初,曾遭到毁誉不一的待遇,译成多种文字后,仍是人们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哈代以一个失身的女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公然昭示其为"纯洁的女人",作品突出的成就在于成功地塑了女主角苔丝的形象.苔丝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她形貌出众、心灵手巧、勤劳纯朴、善良坚强.但她实际面临的却是环境的愚昧,经济的贫困、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爱人的遗弃,面对社会种种有形无形的恶势力的迫害摧残,虽不断抗争,但最终仍成为可怜的牺牲品.该文针对评论界历来对苔丝形象的争议问题,从女权主义批评角度来解读"苔丝"形象,认为《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一位处于男权意识形态下的被压抑、贬损和分裂的女性形象——苔丝.她为了追求独特个性和完整人格,而不惜屡次逾越雷池,冲破亘古不变的教条,以死捍卫了女性的人格尊严.作者主要通过苔丝对传统男权意识形态下的伦理道德观和宗教信仰的反叛与对立以及她与亚雷·德伯和安玑·克莱的情感纠葛,表现了女主人公坚强的品质和独特的个性.重塑这一对传统女性瓦解的叛逆者形象.文章包括三部分:一、作家哈代及《德伯家的苔丝》,这一部分,包括四小点,即1、哈代生平及其小说创作,2、哈代与悲剧艺术,3、《德伯家的苔丝》在哈代创作中的意义,4、评论界历来对《德伯家的苔丝》的争议;二、女权主义批评与《德伯家的苔丝》,从女权主义批评产生发展和小说中的女权主义意识探讨以女权主义角度解读"苔丝"形象的意义;三、从女权主义角度重新解读"苔丝".这部分包括两点:1、分裂的抗争;2、毁灭中的自我超越.首先从希腊式的欲爱生活理想上,表现苔丝对"性灵爱"的崇高和对理智与情感、性灵与肉体的完美结合的追求;其次,从"异教徒"式的生活层面,揭示苔丝对男权意识形态社会的背叛和抗争,苔丝的自我超越则主要体现在对男权意识形态社会的反抗,亚雷·德伯的死亡和安玑·克莱最后的回归,充分显示了苔丝反抗的胜利.
其他文献
全面而深入地阐释大江文学的文化意蕴是开启其文学殿堂的"金钥匙".大江受西方文化影响至深,因此大江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研究历来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他终究是由东方走向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丁玲历来都备受评论家们的关注,她一生经历丰富,起起落落,几度沉浮,其创作亦如其人生一样,随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变化而几度发生变化,以至在文坛形
东门步行街是全国著名的商业街,是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街区商业面积70余万m2,大小工商企业5000余家,主要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当中有资产几百万、几千万的
女性的创作活动由于受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她们的身体、情感、心灵需求及表达方式都被深深地刻上了一道男性中心文化的印迹.她们的创作不是直接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的作家,在创作中他立足于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民间,在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学和地域文化学的理论
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王安忆始终是一位颇具活力的作家,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坛上,王安忆又以其"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及《岗上的世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西方的历史长河中,理性一直是挥抹不去的音符。在启蒙时代,理性则成为剔除神权崇拜与宗教迷狂的有力武器。在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理性作为支撑力量和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杰出的世情小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反映的是十七世纪中前期的农村社会生活。本文以该书所反映的农村社会生活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村的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