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h_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多数患者进行腹部的手术尤其是涉及胃肠道的手术之后,通常会经受一次短暂性的胃肠道动力受损。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术前通过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是否可以促进经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方法:在这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共研究了 126例因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发现恶性或者良性病理但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而且患者本人自愿选择接受开放进行胃肠道手术或者行腹腔镜辅助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年龄为18-80岁)。在麻醉诱导下,通过给予治疗组患者(n=64)静脉注射8 mg地塞米松,而对照组患者(n=62)给予静脉注射等计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我们发现治疗组即在麻醉诱导时通过静脉单次注射小剂量(8 mg)地塞米松的患者在术后恢复中,肠道通气恢复的平均时间显著地减少,其恢复通气的时间平均缩短了约8小时(p<0.05)。并且我们还发现地塞米松组的患者在手术后第三天腹胀情况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且地塞米松组患者对于流质饮食的耐受时间更短(p<0.01)。但两组之间在其它次要结局方面没有表现出显着地差异,其它次要结局包括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首次排便的时间。结论:在麻醉诱导时经静脉单次注射小剂量(8 mg)地塞米松可以显着减少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道通气的恢复时间,改善72小时时患者的腹胀情况,并提高患者对流质饮食的耐受性。尽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我们的结果,但我们建议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本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广泛地在麻醉诱导时通过静脉单次注射小计量(8mg)地塞米松来改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其他文献
研究带有大型单翼太阳帆板的三轴稳定卫星在稳态运行期间姿态精确定向问题。计算了卫星运行空间的环境干扰力矩,分析了传统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并给出一种新的卫星姿态高精度动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发生在手术后4周内,经保守治疗痊愈26例;中转手术10例,8例痊愈,
对多星测控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测控调度模型。根据卫星测控需求及其调度特点,建立了可能任务模型,设计了一种各类型需求通用的编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种禁忌遗
自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均顺利完成了监察委组建工作。县级及以下单位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线”,按照《监察法》要求,组建了监察委,最基层监察的“最后一公里”甚至说“最后一米”完全畅通,尤其是在镇街设立了县级监察委员会的派出监察室,这就意味着只要行使公权力,就要成为被监察对象,没有任何监管盲区,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以前普遍存在的监察力量不集中、监察职能“相互打架”、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