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基于浙江和贵州的调查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形成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以及相配套的教育、医疗等公共福利制度的限制,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家乡,产生留守儿童现象,其规模不断增大。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61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37.7%,且未来还有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性弱势群体,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公共卫生领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同样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  目的:  为更好地了解人口迁移对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从儿童健康相关理论出发,重点比较农村儿童(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初步验证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留守儿童关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以及自制行为问题条目测量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行为问题,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定性访谈方法。(1)定量调查(横断面调查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留守儿童规模、地理分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浙江省的3个县市和贵州省的2个县作为调查地点,样本量为2746人(留守儿童1438名、曾留守儿童712名、非留守儿童596名)。在数据分析方面,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挑选出合适的自变量,然后确定纳入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型的自变量。具体估计方法以因变量类型而定,连续性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分类因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定量调查(干预评估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3个县市的40个农村为留守儿童心理干预基地,20个干预村,20个对照村,实施为期3年的干预(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研究只覆盖第一年的数据)。基线样本量为389人,其中干预组202人,对照组187人;干预后样本量为222人,包括干预组117人,对照组105人。在数据分析上,将同时参与基线调查(0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调查的留守儿童数据纳入分析。分析过程包括基线数据总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基线数据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和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得分比较,以及干预组(干预后-基线)和对照组(干预后-基线)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干预前后得分差值比较。(3)定性访谈: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了解留守儿童的居住安排、留守经历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分析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流动的原因,探索父母对于外出增加收入和在家照顾子女的权衡过程。  研究结果  定量调查(横断面部分)分析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三组儿童的年级分布、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学历、父(母)亲职业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三组儿童在心理健康量表的情绪维度得分、同伴交往问题维度得分和困难总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和曾留守儿童的困难总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三组儿童在心理健康量表困难总分的异常检出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留守儿童困难总分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曾留守经历和情绪问题正相关,曾留守经历和同伴交往问题正相关,留守经历、曾留守经历和困难总分正相关;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地域是重要影响因素;(4)三组儿童的抽烟、饮酒、逃课、考试作弊和赌博行为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率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和曾留守儿童偶尔或者经常抽烟、逃课的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偶尔或者经常饮酒、考试作弊和赌博的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5)回归分析显示,曾留守经历和饮酒行为正相关,留守经历、曾留守经历和逃课行为正相关。  定量调查(干预评估)分析结果发现:(1)干预组留守儿童和对照组留守儿童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父母亲学历等)相类似,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儿童基线(0个月)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3)干预组(干预后-基线)和对照组(干预后-基线)干预前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维度得分差值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定性访谈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家庭因素和社会制度因素;(2)留守儿童的居住安排符合“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原则;(3)留守儿童留守时间长,和外出父母沟通存在障碍;(4)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结论:  父母外出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现在留守还是曾经留守;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地域是重要影响因素;曾经留守的经历还与行为问题相关。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的心理干预方案可持续开展,具体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融入动态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理念。动态教学提出启动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更加注重
期刊
当前伴随着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的问世,使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如何借助微课来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
单词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英语单词学习方式,使他们掌握更多英语单词,老师开始将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应用到了英语单词教学之中,而语音教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写作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在高考的命题过程中较为难的部分。部分同学甚至会对英语的书面表达持舍弃态度。如何才能解决此难题,学生自身要紧紧
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我国的教育界中激起了千层浪,尤其给我国教育界的体制带来了冲击。如今,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各个教育机构也将教育重心转移至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围绕这一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民族的兴旺依赖于良好的教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同世界各国友人的来往日益密切,由此便直接导致对外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为了培养大批英语理论和实践技
口语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五项基本技能中,“说”是高中生较为欠缺的一项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说”得好不好是检测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孩子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易引发焦虑情绪,探讨了引发焦虑的原因及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引发的焦虑情绪所采用的对策,从而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蝴蝶效应作为气象学中的一种现象,对英语教学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此,首先探讨了界定了蝴蝶效应的内涵以及教育价值,紧接着分析了蝴蝶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