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政权的三民主义论调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向日投降,在图谋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自己的合法性,汪精卫集团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为其叛国行为进行辩护。三民主义理论本身的包容性,孙中山逝后国民党各派系为争夺“党统”对三民主义阉割的历史,以及汪精卫集团为了漂白汉奸身份、应对日本的压力与消弭华北伪政权“新民主义”的现实需要,构成了汪伪政权利用三民主义的背景。汪伪在对民族主义进行重新解释时,把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放大为“大亚洲主义”,以符合日本的需要。汪伪认为中国的抗战必败,他们对孙中山“民族的基础在求生存”一语进行曲解,投降行为被粉饰成“保全”民族的“义举”,进而通过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衍伸出“大亚洲主义就是救世界主义”,以此得出“大亚洲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更大范围上的延伸的谬论。汪伪把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修改的面目全非,完全成为日本“东亚新秩序”的同义词。在汪记“大亚洲主义”的话语下,“东亚联盟”与助纣为虐的“大东亚战争”被解释成是对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实现与践行。在伪国民党“六大”上,汪精卫提出要“实施宪政”,本质上是作为对抗重庆的一种策略。在日本“新体制运动”的影响下,汪伪政权大肆宣扬“中心势力”,提出要以“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为中心,鼓吹一党专制与个人集权。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被汪伪篡改为法西斯主义;汪伪把“全体主义”的政治观念应用于经济领域,提出要建立“全体主义的计划经济”,实际上是统制经济。他们鼓吹“取长补短”的“中日经济提携”,为其签订的卖国条约粉饰。汪伪政权建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新纸币以套取法币,以此来支撑自身的经济需要以及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输血”。汪伪在稳定物价发面颁布了许多条例,物价依然高涨不已。在整顿田赋方面,或者违反条例加征,或者根本没有施行。在“民生”旗帜下的这三项经济政策,其一是为了掩盖掠夺的阴谋,后两者则因汪伪自身的原因实行效果不大。汪伪政权的三民主义,仅仅与“孙中山”这个名字有皮相性的联想关系,是孙中山三民主义被极端工具化的一个典型事例。重庆政府与中共对汪伪盗窃三民主义的行为均予以严厉的批判与揭露。由于政治立场、自身利益与抗战决心的不同,重庆与中共在对真正实现三民主义所应采取的行动上,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依托于国民党土壤的重庆政府与汪伪政权在对民权主义的解释上有着本质上相同的主张。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方法:2010年3月~2010年8月收治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这4例患儿误诊主要原因是病史采集不详细,忽视了其出现的临床症状的鉴别诊断。结论: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该重视采集详细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在鉴别诊断时重视其病史提供的所有信息以避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 儿童
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伟大先哲,主张以"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倡导知行合一.在教育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侧重于德育,并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提倡终生教育、因材施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进一步激发员工实现医院目标和改善绩效的积极性,达到既实现医院目标、又提高员工绩效,同时对医院、科室、员工在创造效益中的贡献价值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1]。  为探索一套能体现医护人员岗位责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升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006年起开始采用绩效考核的方法对全院医护人
目的:探讨边远地区特别是农牧区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法:对皮下埋植避孕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年皮下埋植避孕法手术总人数可以看出,由2000年的114
日本垃圾分类规定复杂而繁琐,但日本人还是能严格地遵守垃圾分类投放规则,很少出现扰乱秩序的现象,其中体现了日本人的高度行为规范意识。日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从小培养
目前,高校本科生金融学专业课程中仍然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很多高校在金融学实践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实践效果相对较差。针对高校本科生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
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①中第24题及200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新课程)第34题均涉及传送带问题。这类问题中物体动静交织,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课前先学的保障,课前先学的完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注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课前先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存在应付、拖延甚
西方诗学的主要形态是叙事诗学,中国诗学的主要形态是抒情诗学。但在传统社会后期,伴随着戏剧、小说等叙事艺术的崛起,叙事诗学随之发生。中国叙事诗学的建立不是自然而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