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Co0.5Ni0.5O2中的掺杂效应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杂和包覆是改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层状正极材料LiCo0.5Ni0.5O2在高温下比其他LiCoxNi1-xO2具有更高的容量保持率和安全性,但是结构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改善。为了改进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能量密度以及减小材料的毒性和成本,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具有不同价态的元素(Ti、Al、Mg)替代 Co对 LiCo0.5Ni0.5O2脱锂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平均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和Al掺杂使脱锂过程中晶格变化更平缓,降低体系的形成能,增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由于Mg2+与Co3+的离子半径和电子结构相差较大,Mg掺杂使体系产生较大的晶格畸变。Ti、Al、Mg掺杂均能提高平均电压。Al掺杂后,由于NiO6八面体Jahn-Teller效应得到明显改善,使结构弛豫过程所需能量明显减小,从而提高了平均电压;Ti掺杂同样能够改善Jahn-Teller效应,但效果低于 Al。由于电荷补偿机制,Ti和 Mg掺杂分别导致Ni3+→Ni2+-e-和Co3+→Co4++e-,同时分别增强了基体中Ni-3d和Co-3d与O-2p电子的杂化,导致更多的O参与电化学反应,有利于平均脱锂电压的提高,而Mg掺杂后Co的氧化导致材料在脱锂时能提供的电子数量减小而影响材料的容量。此外,通过层间距和差分电荷密度的分析,Ti、Al、Mg的掺杂都减小了材料对Li+的静电吸引作用,这有助于Li+的扩散进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研究结果对实验上通过引入掺杂元素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是将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的材料掺杂制成复合材料,使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先进的功能性能。磁性颗粒分散相/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是结构功能一体
本论文采用固相法、Pechini法和共沉淀法三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了不同组分的掺钙锆酸铅Pb1-x CaxZrO3[以下简记为PCZ(x)]陶瓷;采用差热分析,研究了PCZ(x)陶瓷粉体的合成温度
研究了各种纳米和普通吸收剂制备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波导法研究了纳米氧化硅(nanometer SiOx)、乙炔碳黑(CB)及它们的混合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成为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但涡轮叶片工作在应力极为复杂,高温高压且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