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现代辅助生育技术(ART)的发展,已经能应用促排卵药物取得较高的排卵率,但其妊娠率却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一次成功的妊娠除了需要高质量的胚胎外,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uterine receptivity)也至关重要。阴道超声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生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指出使用阴道超声可以用来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但结论存在争议。按照Goden等人的分型标准,晚滤泡期子宫内膜在超声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型:即三线型,为外层及中部强回声,外层与宫腔中线之间为低回声区或暗区,宫腔中线回声明显;B型:为均一的中等强回声,宫腔中线回声不明显;C型:为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超声下A型和B型子宫内膜的妊娠率明显高于C型子宫内膜,提示超声下A型和B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较好。但超声下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着床期在分子水平以及血清孕激素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目的通过对超声下不同形态的子宫内膜接受期血清孕激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的比较初步探讨超声下两种不同形态的子宫内膜着床期在分子水平是否存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