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话语的合谋与裂隙——五四及1920年代婚恋小说的性别表述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书写婚姻恋爱小说过程中,两性话语经历了合谋、裂隙、合谋的一个过程。婚恋小说在1919到1929年间经历了一个变化的曲线:五四时期,两性携手争取自由恋爱,爱情是高于一切的,是青年们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两性话语的合谋指的是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父权,自由恋爱成为两性共同的武器,两性结合为高度统一的联合体;到五四退潮期,青年男女从轰轰烈烈的自由恋爱进入了平淡的婚姻生活,柴米油盐,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使的两性更以自身性别体验感悟婚姻生活,对于婚恋生活的看法出现了性别的差异,两性的矛盾凸显,话语之间出现的裂隙;而到大革命时期,青年人的一腔热血关注于社会革命,恋爱生活成为了革命生活的陪衬。两性话语历经合谋裂隙之后又一次忽视性别差异握手言和,同时将眼光投向了革命。   婚恋小说出现曲线变化更体现了人们在书写婚恋生活的社会理想观照,对于旧时的婚内女性,自由恋爱的争取,情欲的苦闷、畸恋不伦恋和革命加恋爱的描写都体现着当时社会潮流给青年人的影响。而且,男女两性对于同一婚恋故事的不同书写,使得婚恋小说出现了多样性,对于弃妇,婚后生活,职业妇女问题和情欲的家国隐喻,两性作家都有着不同的书写。   本文旨在研究两性不同话语的统一和分歧,体现出来的婚恋地位和社会思潮的变化。  
其他文献
词缀问题对于汉语研究来说比较特殊,因为汉语是孤立语,很少有包括词缀在内的形态变化,对研究造成了一些难度。但词缀参与构词的现象却随着汉语复音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引起了
本文从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形式美、实践、积淀、主体性、人的自然化、情本体等着手,注意分析这些概念、范畴在李泽厚思想体系中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通
彭燕郊独特诗风的形成离不开他独特诗学观的形成,“现代的现实主义”是彭燕郊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概念,是对波德莱尔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但目前国内对他们之间的研究不足,于是
研读废名的创作,除了充盈其间诗情画意的“诗化”氛围,还渗透出浓郁的死亡气息。独特的死亡观念与死亡哲学已渗透到他的大部分的创作--小说、散文、诗歌乃至后期的佛理研修,都让
在齐梁诗坛上,吴均诗歌以“清拔有古气”的个性特色区别于众体。他留存的作品,无论数目还是种类都相当可观。史书记载吴均生前就有“吴均体”之称,并且还得到当时一些“好事者”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等在发表时曾经激励了无数的青年,至今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这就说明对路遥其人其文的研究仍然
伪满时期(1932-194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由伪满洲国政府发行了蒙古文机关报。该机关报最初发行形式是蒙古文月刊《蒙古报》,其后又改变成周报《蒙古新报》、《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