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对Ti3SiC2/Al2O3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Ti3SiC2与Al2O3具有良好的物化相容性且力学性能互补,Ti3SiC2/Al2O3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但是由于Ti3SiC2陶瓷在原位合成的相区域狭小,在原位制备Ti3SiC2/Al2O3复合材料时,容易生成过多且物相成分多变的杂质相TiC,导致所准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佳。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真空热压烧结条件下,通过优化烧结工艺和原料体系,减少原位合成时杂质相TiC的生成,提升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首先将热压烧结工艺条件固定(烧结温度1550℃、烧结压力30MPa、保温保压时间1.5h),将不同体积比的Al2O3(10%-60%)与原料混合(Ti:SiC:C=3:1:1),探究了氧化铝不同的体积比掺加量对原位制备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物相组成的影响。然后在不同烧结温度下探究了氧化铝的掺加对原位制备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铝的掺加有利于Si元素的均匀分布,即氧化铝的掺加促进了目标复合产物的结晶转变。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中的Al元素,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Al熔池,这加速了Si元素的扩散和均匀分布,也促进了Ti3SiC2相的生成。在初步制备的Ti3SiC2/Al2O3复合材料中,我们发现目标产物中仍存在大量的杂质相TiC,于是选用了多种类不同的原料对原位反应法制备Ti3SiC2的原料体系进行优化筛选。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我们的试验,选用的原料包括Ti/SiC/C、Ti C/Si/C、Ti/Si/C/Al、Ti/SiC/C/Al,将烧结工艺确定为烧结温度为1450℃,烧结压力为30MPa,保温保压时间为1.5h,实验发现,在上述原料中Ti/SiC/C/Al作为原料体系时,杂质相TiC的含量最少。在此基础上,又对添加烧结助剂Al和原料配比是否为化学计量比等对原位合成Ti3SiC2的影响作用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助剂Al的添加以及非化学计量配比的原料(Ti:SiC:C:Al=3:1.1:0.9:0.2)合成的Ti3SiC2相较纯,几乎没有TiC杂质相存在。烧结助剂Al的掺加能够弥补在热压烧结过程中Si元素的热流失,保证了原料配比的平衡。在优化确定原料体系后,进一步研究了原料粒度大小对真空热压工艺原位合成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粒度较细时,试样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细化,杂质相TiC的含量明显减少,力学性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可缓释包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对帕金森大鼠多巴胺能神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比超过1/3,建筑节能在各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通过技术策略实现低能耗、创新性地应用新能源并提升居住舒适性,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课题。同
煤自燃是诱发矿井内因火灾的主要原因,矿井火灾常会诱发煤尘和瓦斯爆炸,对矿下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目前煤矿行业主要采用的防灭火技术措施有注浆、注惰性气体等
随着有限元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板料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板料塑性成形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汽车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产品、工装设计、生产部门的重要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煤层温度和采空区围岩温度升高,较高的煤岩温度对采空区遗煤的氧化放热产生影响,增加了遗煤自燃的危险性,氧化升温过程相对普通深度遗煤将有所不同
通过长期的现场实践经验发现沿空留巷在矿井生产中优势明显,但急倾斜硬顶软底厚煤层的赋存条件较复杂,在进行沿空留巷时矿压显现明显,巷道维护困难,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高效
随着航天、国防科技的发展,透波材料已成为研发的热点。Si BON材料综合了Si O2和BN透波材料的优点,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符合天线罩透波材料对承载、防护和透
装配式停车楼楼盖体系常采用剪刀式结构,楼盖坡道中部为双向行车道,并在坡道的两侧布设停车位,其构成部分主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预制装配式双T板楼盖体系作为全干式
南京宁中里是民国时期南京首都建设“黄金十年”末期建设的住宅区,由民国建筑师陆谦受设计,作为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的职员宿舍使用。抗战期间部分屋舍在日军空袭中被炸毁,后又做为陆军临时医院使用,1946年之后才逐渐恢复原有居住的功能。宁中里是西式联排住宅与中国传统里弄住宅的结合,是南京地区中国传统居住模式向西方居住模式转变的较为彻底的住宅区。本文依托于南京宁中里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设计这一实际工程实践,挖掘总
丝素蛋白是一种来源于蚕丝的天然蛋白质聚合物大分子,可以从蚕丝加工中产生的下脚料里提取。具有分子链柔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透气透湿性等优点。将丝素溶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