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性能、免疫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泌乳天数及胎次配对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分别添喂5mg/kg、15mg/kg和30mg/kgDM的大豆异黄酮。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60d,试验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30d。
试验一结果显示,在试验第1~60d,试验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0.77%,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60%和11.34%(P<0.01);试验Ⅲ组的乳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P<0.01);对照组乳中体细胞数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由此可见,SIF可以提升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和抑制体细胞数的增加,且添喂30mg/kgSIF时效果最佳。
试验二结果显示,试验第60d,试验Ⅱ组和Ⅲ组奶牛血清中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T-AOC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3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IgA的含量和Ig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60d,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血清中IgG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第1~6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IFN-γ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以提升奶牛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且添喂30mg/kgSIF时效果最佳。
试验三结果显示,在试验第30d时,试验Ⅲ组AS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AS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第60d,试验Ⅲ组AS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AS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TP含量与对照组TP含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TP含量与对照组TP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当大豆异黄酮添喂量在30mg/kg时,可以提高奶牛的TP含量,降低AST的活性,改善奶牛的内环境,从而提高其泌乳性能。
试验四结果显示,在试验第30d时,试验Ⅱ组和对照组TGH活性极显著低于试验Ⅲ组和试验Ⅰ组(P<0.01);对照组FASN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在试验第60d时,对照组和试验Ⅱ组TGH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对照组NE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在试验第1~60d时,试验Ⅲ组和试验Ⅰ组FAS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GGT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TGH活性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HDL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T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P<0.05)。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以促进奶牛的脂肪代谢,且添喂30mg/kgSIF时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添喂30mg/kg的大豆异黄酮能更有效的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促进奶牛脂肪代谢及能量代谢,提高奶牛机体的抗氧化及免疫性能。
试验一结果显示,在试验第1~60d,试验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0.77%,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60%和11.34%(P<0.01);试验Ⅲ组的乳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P<0.01);对照组乳中体细胞数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由此可见,SIF可以提升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和抑制体细胞数的增加,且添喂30mg/kgSIF时效果最佳。
试验二结果显示,试验第60d,试验Ⅱ组和Ⅲ组奶牛血清中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T-AOC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3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IgA的含量和Ig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60d,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血清中IgG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第1~60d,试验Ⅲ组奶牛血清中IFN-γ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以提升奶牛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且添喂30mg/kgSIF时效果最佳。
试验三结果显示,在试验第30d时,试验Ⅲ组AS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AS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第60d,试验Ⅲ组AS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AS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TP含量与对照组TP含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TP含量与对照组TP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当大豆异黄酮添喂量在30mg/kg时,可以提高奶牛的TP含量,降低AST的活性,改善奶牛的内环境,从而提高其泌乳性能。
试验四结果显示,在试验第30d时,试验Ⅱ组和对照组TGH活性极显著低于试验Ⅲ组和试验Ⅰ组(P<0.01);对照组FASN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在试验第60d时,对照组和试验Ⅱ组TGH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对照组NE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在试验第1~60d时,试验Ⅲ组和试验Ⅰ组FAS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GGT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TGH活性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1),试验Ⅰ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HDL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T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P<0.05)。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以促进奶牛的脂肪代谢,且添喂30mg/kgSIF时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添喂30mg/kg的大豆异黄酮能更有效的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促进奶牛脂肪代谢及能量代谢,提高奶牛机体的抗氧化及免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