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第一部分包括绿色表面活性剂APG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以及基于APG形成的微乳液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被誉为"工业味精",从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看,它的研究和生产向绿色方向发展.其中以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烷基糖苷,对人体刺激性小,能完全降解,是一个性能优良的绿色表面活性剂.该文针对这种绿色表面活性剂,首先研究了其动态表面张力,尤其是侧重于cmc以上,发现浓度大于cmc时,仍可用Rosen模型进行处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项参数n,t<,i>,t<*>,t<,m>,γ<,m>,γ<,0>-γ<,m>,R<,1/2>的变化趋势不变,即随浓度增中,n,t<,i>,t<*>,t<,m>以及γ<,m>减小,R<,1/2>增大.对于不同碳链的两种APG来说,n,t<,i>及R<,1/2>随表面活性剂疏水性的增加而增大;γ<,m>及t<,m>随疏水性增加而减小.在Danov针对胶束提出的模型基础上,提出改进模型对胶束溶液的动态吸附进行了解释.论文第二部分包括原油的复合驱配方筛选及原油等效烷烃初探石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非再生能源.经过自喷和注水开采后,仍有60﹪以上的原油残留在地层中,迫切需要开展三次采油.目前最常用的是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ASP三元复合驱.筛选ASP配方一般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相态体积和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来确定.针对吉林油田采油厂的原油,利用多次正交试验筛选出了合理的ASP配方,0.2﹪FBB/0.025﹪DSB/0.5﹪复碱/0.12﹪HAPM,该配方与新北油田和扶余油田的原油都能达到10<-3>mN/m的超低界面张力,为现场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个油田试验区,原油的组分非常复杂,表面活性剂又种类繁多,所以寻找适合于某一油层原油的ASP驱油体系的配方非常费时费力,为了简化寻找ASP配方的步骤,我们对原油的等效烷烃做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以孤东油田原油为样品,用纯溶剂分离法把原油划分为四大组分:胶质、沥青质、孢和烃和芳香烃,测定它们的模拟油溶液与筛选出的ASP配方体系之间的界面张力,发现原油组分中,沥青质的界面活性最高,胶质次之,原油的界面活性高于其中任何单一组分的活性,说明原油各组分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并且胶质的模拟油和原油的模拟油与ASP配方之间的界面张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说明胶质有可能作为该种原油的等效烷烃用于最佳ASP配方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