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转变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汇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汇改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的效应如何,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是否能够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是亟待明确的问题。首先,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的基础理论,详细阐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分为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这两个中介目标,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在第二个环节,汇率的变动通过影响物价水平、贸易收支状况以及产出水平最终影响一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效应的大小。以此作为基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两个环节的畅通性。然后,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会使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但是货币政策对汇率变动的传导效应较低,主要是由于我国是非市场化的利率,短期内汇率的变动无法反应出利率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我国外汇占款的增加,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采取冲销干预的措施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主性。在汇率变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环节上,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导致贸易盈余、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的下降,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变动不会完全传递到价格水平进而影响贸易余额和产出水平,央行通过汇率的变动来影响净出口,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的有效性不足,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效率较低。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效应的原因并提出我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放松资本管制以及改变货币政策中介列标选择等方式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