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渣作为一种养分丰富的有机物料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同时保持土壤肥力;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影响,评价菌渣在优化土壤肥力方面的生态作用。本研究在水稻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三个化肥水平(C)0%、50%、100%,菌渣相对用量(F)0%、50%、100%,共9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颗粒碳(POC)、易氧化碳(LOC)和矿化碳(MC)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形态有机碳组分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评价菌渣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菌渣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碳、颗粒碳和三种易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49.40%、43.65%、406.44%、135.63%、151.92%和191.22%。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在C50F100最高,颗粒碳、易氧化碳在C100F50最高。但不是随着用量的增加一直呈增加趋势,高量菌渣或者化肥下会有降低趋势。MBC/SOC在C50F0最高,DOC/SOC在C100F0最高。与单施化肥相比,菌渣化肥配施处理MBC/SOC和DOC/SOC均有所下降。POC/SOC在C100F100最高,三种LOC的有效度(ALC)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均在C50F100最高。与单施化肥相比,菌渣化肥配施处理POC/SOC均有所增加。与对照(C0F0)相比,菌渣化肥配施提高了三种LOC的有效度(ALC)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2)菌渣化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矿化碳、活性碳库、潜在矿化碳库的含量和矿化速率,但是高量菌渣化肥配施条件下对矿化碳、活性碳库、潜在矿化碳库的含量和矿化速率的贡献反而降低。虽然菌渣化肥配施提高了矿化碳含量,但却不会提高有机碳的损失率(Cmin net),起到了很好的固碳作用。此外,菌渣化肥配施对各形态有机碳存在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单施菌渣对各形态有机碳的作用优于化肥。各形态有机碳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土壤因子中,除C/N与各形态有机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外,各形态有机碳与不同土壤因子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菌渣化肥配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和稻谷产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水稻株高、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单施化肥对经济系数的促进作用不如单施菌渣,而单施菌渣对千粒重和穗数的贡献反而会降低。MBC,DOC,LOC2,LOC3,主要通过自身对产量直接发生影响,间接影响较小。而相对于直接影响,POC和MC主要通过对其他碳组分的间接影响对产量发生作用。因此,水稻产量要进一步表明要达到高产,必须要首先考虑增加MBC和LOC3。虽然POC和MC的直接影响为负值,但总的间接影响为正值,且均大于其直接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POC和MC对水稻产量也起着正效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