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中比较特殊的领域,因其自身具有双重特性,即文学性和表演性。戏剧本身的二元特性也给戏剧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就曾将其归结为最受冷落但又问题最多的领域。在翻译戏剧时是否需要将可表演性作为一个重要原则,还是应该回归文学领域,注重文本的可读性呢?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谈戏剧翻译是否应该将可表演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原则,以及在最佳关联理论的指导之下可表演性又该如何界定并且遵从怎样的标准。本文选取了萧伯纳著名戏剧《卖花女》的杨宪益译本进行研究,从文化词的处理,修辞,口语化程度,删减以及语言的动作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虽然可表演性并非绝对概念,但根据最佳关联理论,这一原则仍然是衡量戏剧翻译优劣的重要准则。并且戏剧译本需要从台词的口语化、简洁性、节奏感,译本的动作性,还有对人物形象刻画这三方面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