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冠层温度存在分异现象,可以将水稻分为不同的冠温类型。论文以暖温型水稻品种和冷温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大田小区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冠层温度的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冠层温度、光合指标、气孔特性、产量及品质,并进行冠层温度与气孔性状,冠—气温差与产量和品质对比及关联分析分析,主要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气孔性状对作物群体冠层温度的影响,不同冠层温度类型水稻的气孔行为特点及环境因素对气孔行为及机制的影响,进而明确不同冠温类型的水稻品种气孔特性与生理的关系,冠温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为建立基于冠层温度筛选抗逆性水稻的栽培育种技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在气孔性状上,暖温型水稻品种的气孔长轴与腹面气孔短轴显著大于冷温型水稻品种,背面气孔密度与冠层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腹、背面气孔的长轴与腹、背面气孔短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腹面气孔短轴与腹面气孔密度和背面气孔的短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毛细管模拟气孔,小孔总周长相同,小孔蒸散面积越大,蒸散量越多。2.不同温度类型水稻的光合色素的含量存在差异,整体上表现出暖温型水稻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冷温型水稻品种。冷温型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暖温型品种。腹面气孔长轴与气孔导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气孔密度与光合指标呈弱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产量为暖温型水稻品种大于冷温型水稻品种,冷、暖温型品种间结实率的差异不显著,冷温型品种的千粒重要显著高于暖温型品种。齐穗期,冠—气温差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与着粒密度呈不显著相关关系;与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在孕穗期或齐穂期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灌浆期,冷、暖温型的冠—气温差与千粒重、结实率、着粒密度呈不显著相关性,暖温型的冠—气温差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产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4.冷温型品种糙米率、精密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显著高于暖温型品种,整精米率为暖温型水稻品种大于冷温型水稻品种,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为暖温型表现更好;水稻品种的冠—气温差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粒宽则呈弱显著或不显著的相关关系。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粒宽与冠—气温差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