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相控阵天线辐射与散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控阵天线由于其快速的波束扫描特性以及强大的多目标追踪能力,在现代雷达通信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未来的雷达通讯系统迫切地需求设计一个能将通信、雷达隐身及电子战等多个功能集成到同一孔径下的先进集成化电磁平台。因此该类电磁平台对未来相控阵天线设计提出了更多样化的需求,即同时具备宽带阻抗匹配、低剖面及低散射特性。强互耦相控阵天线利用天线间电磁互耦得到宽带阻抗匹配特性,并且它相较于传统宽带相控阵天线在低剖面和低散射特性上展现出独特优势,因此本论文提出关于强互耦相控阵天线的宽带阻抗匹配调控以及散射缩减方法。而在进行散射缩减研究时,大型相控阵天线散射的仿真验证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因此本论文提出一种针对大规模相控阵天线散射的高效计算方法。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强互耦宽带相控阵天线阻抗匹配技术研究由于强互耦相控阵天线包含强烈电磁耦合以及复杂集成馈电结构,耗时的仿真不可避免地成为其设计过程中的阻碍。本文基于强互耦阵列单元的传统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针对相应的领结形偶极子和集成巴伦独创性地构建了准确完整的ECM。通过使用该新型ECM,高效地调控了一个双极化宽带宽角强互耦相控阵天线单元的阻抗特性,使其能在UHF-X工作频段内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仿真结果表明,它实现了12.5:1(0.8~10 GHz)的阻抗带宽(Active VSWR<2.5),以及±60°的宽角波束扫描。作为验证,加工和测试了一个10×10的强互耦相控阵天线样件,其测试结果说明该双极化宽带宽角扫描强互耦相控阵天线能够实现优越的宽带阻抗匹配特性。另外,为进一步解决双极化平面强互耦相控阵天线不方便加工的工程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创新的菱形偶极子加载双槽线巴伦的双极化强互耦相控阵天线。接着针对这个不规则偶极子和双槽线巴伦提出具备创新性的准确ECM,同时借助该ECM高效地调控该强互耦天线单元以使其在侧射情况下能实现良好的宽带阻抗匹配。加工并实测了一个10×10的强互耦相控阵天线样件,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其实现了11.3:1(0.8~9 GHz)的阻抗匹配带宽(Active VSWR<3),以及±60°的宽角波束扫描。2.基于相位对消原理的低剖面低散射强互耦宽带相控阵天线技术研究在强互耦相控阵天线相关研究中,其散射特性研究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研究方向。考虑到目前的低散射强互耦相控阵天线均需要借助附加超材料结构,本文基于相位对消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无需加载附加结构的低散射低剖面棋盘型强互耦相控阵天线。该棋盘型强互耦相控阵天线由两种在X波段具有相似辐射性能的平面低剖面天线单元构成,同时这两种天线单元在X波段内能保持180°±37°的反射相位差,从而形成散射场的对消以实现低散射性能。另一方面,加工了8×8的参考强互耦相控阵天线样机(参考阵列由同样的天线单元构成)以及低散射棋盘型强互耦相控阵天线样机以验证本文提出的强互耦相控阵天线辐射和散射性能。全波仿真结果以及测试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低剖面强互耦阵列(0.127λhigh)能实现8~12 GHz的工作频段以及±45°的扫描范围,并且它相对于参考强互耦阵列还能在8~15.2 GHz的频段内实现至少9 d B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缩减。3.基于特征模理论的大规模相控阵天线散射高效计算方法研究传统的矩量法(Method of Momonets,MoM)在计算这类大规模相控阵天线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机资源(CPU时间以及峰值内存)。因此,本文首次基于介质金属复合体特征模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散射计算方法。具体来说,使用基于电场积分方程(Electric Field Integral Equation,EFIE)和Poggio-Miller-Chang-Harrington-Wu-Tsai(PMCHWT)表面积分方程的阻抗矩阵构建广义特征值方程以得到介质金属复合体天线单元的特征电流。接着将这些特征电流作为MoM中的全域基函数以展开大型介质金属复合体天线阵列上的表面电流。由于只需要很少数量的特征电流就能获得足够的精度,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MoM所需的计算未知量和计算时间。另外,考虑到基于CM得到的MoM阻抗矩阵单元具有周期性和单元间内在关系,该方法的计算效率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本文使用该方法和传统数值方法计算了一些典型相控阵天线实例的散射特性,其数值结果均表明了该基于金属-介质复合体特征模(Characteristic Modes for Metallic-Dielectric Composite Structures,CM-MDCS)理论的相控阵天线散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其他文献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社交网络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层面体现出重要价值和作用,面向社交网络实体的认知算法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热点。现有研究成果在网络服务、线上营销和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因此本文研究工作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围绕社交网络实体认知,本文聚焦于四个具体关键研究点,包括:(1)话题流行时间预测;(2)用户意见预测;(3)基于影响关系的关键用户发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提升往往需要新技术的导入,能够直接提升系统信道容量的技术有多入多出技术,宽带高阶信号调制技术以及多带发射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带来更高信道容量的同时也会为线性化系统带来新挑战。多入多出系统需要集成大量的射频链路和天线,进一步提高天线的集成数量往往需要采用混合波束成形结构。混合波束成形结构中一条射频链路要驱动多个功放,使得数字预失真系统需要同时补偿多个功放的非线性失真,而功放之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网络技术。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和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得益于虚拟化功能,云数据中心正加速成为一种新的IT资源供应方式。云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对任务调度策略提出了要求,既要保证服务质量,也要实现云数据中心的低能耗。关于节能与负载均衡的任务调度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NP完全问题,鉴于其NP复杂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文重点关注并研究了云数据中心的任务完成时间调度问题,
社交网络作为一种互联网平台连接了海量的用户,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用户使用社交网络产生的数据因为和个人生活关系密切,往往包含敏感信息。令人不安的是存在不可信的社交网络服务商,他们会将这些用户的敏感数据售卖给第三方以换取收益。更糟糕的是即使服务商在发布数据之前对数据做了添加噪声等扰动处理,攻击者依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发布的社交网络数据发动隐私攻击。因此对社交网络中
探地雷达是地表地球物理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探测工具。其中,能够满足特定应用环境需求的探地雷达又称为特殊探地雷达,如钻孔雷达、机载探地雷达、前视探地雷达、水下探地雷达等。特殊探地雷达可以极大地弥补常规地面探地雷达勘探技术的不足,因此极具应用前景。天线作为探地雷达系统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辐射或接收指定频段的电磁波,完成电磁能量在自由空间和雷达系统间的相互转换,其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探地雷达系统整机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指示(SAR-GMTI)技术可以对地面动目标进行检测,运动参数估计和重定位,在军事侦察和民用交通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机载SAR-GMTI方法主要是针对常规机载平台设计的。而对于高超声速平台,传统方法将面临慢速动目标检测困难和速度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高超声速平台下的慢速动目标检测和速度估计方法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在机动SAR的应用场景,由于平台运动轨迹
凭借快速的波束扫描,灵活的波束赋形能力,相控阵天线已经成为先进军事和商业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但是传统相控阵天线高昂的成本严重阻碍了相控阵天线技术在各个重要应用场景中的推广,例如卫星通信、5G通信等。如何实现低成本相控阵天线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因此,本学位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具有通用性的低成本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方案,并对方案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展示和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首先对比了当前相控阵
雷达吸波材料能够在特定的工作频段内吸收一定比率的入射电磁波,是目前军事领域雷达散射截面缩减及隐身技术的主要实现方法。但同时,现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日益发展要求吸波材料不仅具有超宽带、大角度的工作特性,还需要兼备低剖面、双极化等。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以超宽带宽入射角的电路模拟吸波材料(Circuit Analog Absorber,CAA)为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宽频带条件下吸波材料的散射特性,建立等效分
实现毫米波与太赫兹通信与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发展毫米波与太赫兹波辐射源,功率源器件是通信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真空电子器件在实现高功率方面有着其他器件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的毫米波及太赫兹真空辐射源器件主要采用热阴极作为电子源,热阴极真空电子器件的缺点是:发射电流密度小;阴极需要热子进行加热,不能在室温下工作;阴极预热需要一定的时长,无法满足即时性的需求等。传统的真空电子器件向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5G)的技术成熟和商业部署,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th Generation,6G)技术的开发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被认为是6G网络的潜在技术之一。相关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RIS能够有效地控制反射信号和入射信号间的相位、振幅、频率差,从而智能地控制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