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颈总动脉前壁、后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测定中的应用,明确超声造影在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度方面的优越性,为临床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新的评估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4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70.63±10.79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使用西门子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超声造影成像技术,9L4线阵探头,频率为8.0MHz。选用意大利Bracco公司SonoVue造影剂,活性成分为六氟化硫,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稀释、振荡混匀后抽出1.0ml经肘部浅静脉团注,并续以5ml生理盐水推注。在二维和超声造影模式下,于固定位置分别测量造影前、后颈总动脉最大内径,均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同时分别测量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分叉前1~1.5cm处前、后壁最大IMT值,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按颈总动脉内中膜显示清晰程度将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显示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秩和检验来明确各变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差异(P<0.01),即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提高;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即造影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较造影前无明显提高;造影前颈总动脉前壁、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差异(P<0.01),即造影前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明显高于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即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基本相近。2.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造影后颈总动脉内径值大于造影前颈总动脉内径值。3.造影前:颈总动脉后壁IMT值大于前壁IMT值(P<0.01);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IMT值大于后壁IMT值(P<0.01),前壁IMT值大于造影前前壁IMT值(P<0.01),后壁IMT值小于造影前后壁IMT值(P<0.01)。结论:1.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2.超声造影后测得颈总动脉内径值增大。3.超声造影后测得颈总动脉前壁IMT值增大。4.可以尝试使用超声造影条件下颈总动脉前壁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