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综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子恺素以漫画闻名于世,而其散文创作却受到忽视。本人在全面阅读了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后,以为其中泛现的独特之处使得其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应有其相应的位置。本文选取其建国前散文为研究对象,试图对丰子恺其人其文作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作为一名身兼数职的“艺术家”,丰子恺的散文贯穿这样一种特异的追求:人生的艺术化,用艺术化的心态来咀嚼人生的每一站。所谓“艺术化的人生”即拥有一种超越于现实功利之上,而对生活所作的精神的、诗意的观照方式或态度,其实质是个人心灵的彻底放松与自由。 丰子恺的这种选择包含丰富的内质,本文将前期作品主要概括为“佛光中的生命咀嚼”。受佛教影响甚深的丰子恺抱着艺术化心态来思考和解答时空问题,用充满人道主义的情怀来面对世间一切生物,在彻悟成人的虚伪之后试图用童心的葆有来护卫人类的心灵。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烙上了深重的佛教印迹。本文还就此将丰子恺与冰心、许地山等人作了一定的比较、从中凸显出丰子恺的特异之处。不似冰心般试图通过热赞童心来达到实现全人类之爱的目的,丰子恺因体认“人生是苦” ,成人已失去洁净的“真我”而试图从童心中获得解脱之道。也不似许地山般在承认“人生是苦”的基础上否定理想执著现实,丰子恺否定现实而积极追求理想的真人格与大同世界。后期作品则有了较大的一些变化,在乱世中丰子恺在不放弃其“艺术化”心态的同时亦发出了令人深思的激言。在这里,他性格“入世”的一面更加突出,面对战争,他在作品中构筑了自己的理想家园——“缘缘堂”和“赤心国” 。这两种“家”和“国”的理想性主要体现为,它们是作者精神的憩息、灵魂的安顿之所,在此地可以使他永葆艺术化的心态,在和平安定幸福的理想社会中实现最自由自然的个体存在方式。丰子恺之所以是独特的,是因为他有着与时代总体美学追求相异的“古典和谐型”美学趣味,他受儒家“仁”学思想、道家“自然”思想及佛家“超脱现实”思想的影响,选择了“优美”的美学类型,作为他文中的基调。 同时,丰子恺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首先,他的散文呈现为一种闲话语境,他以与友人随意闲谈般的语气任意书写心中所思所想,从而使文本潜含一种与读者对话的可能性,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次,丰子恺的作品又体现一种“淡如菊”的审美风格,它具有朴实平淡、自然无饰的语言风格,从中可看山陶渊明对他的影响,同时又营造出清澄深远的艺术意境,使得文章朴素而蕴藉,多有余味。最后谈到丰子恺散文追求的多种趣味性,有潇洒流露自己真性情的生活情趣美,有从小事中探出大道理的理趣美,也有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出的谐趣美。 总之,丰子恺的散文一如他为人般本色自然,虽然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中有不合时宜之嫌,但从文学本身的审美特质来看,他的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存在,也含有一种永恒之美。
其他文献
独立后,印度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仅使印度科技得以迅速发展,而且,培养了数量居世界第三位的科技人员队伍
卫星天线结构日益面临着大型化的需求,而这又与有效的运载容积和能力之间的存在着矛盾,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各种合理的空间展开结构。国外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
本文以资本结构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债转股改革中的两大主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财务研究。 第一章在着重分析
“商品市场”问题,已经成为我省,甚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城乡“市场”林立,部分设施闲置,市场资本低效运行;一方面商品流通不畅,特别是农产品“卖难”。这一问题,已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坊墙的倒塌及坊市的合一等在内的“城市革命”,不仅大大地改变了城市的外观,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并进而影响到当时的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无疑是城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原理的分析,借鉴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比较经验,指出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可运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与糖尿病这一疾病本身有关的心脏病变。其主要表现为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②糖尿病性心肌病;③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灵活多变的运行方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由于变频器价格昂贵,影响了它的普及推广应用。如何在提高
随着城市规划机制的完善和规划作用的加强以及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规划与地价相互作用日渐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呈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本文章就此通过理论和实证探讨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非均衡利率机制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经济体系市场化的活动也不断提高,这种非均衡的利率显然不太适应。金融全球化、全球